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踰時的意思、不踰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踰時的解釋

不多久。謂時間短暫。 明 焦竑 《李氏<焚書>序》:“ 宋 元豐 間禁 長公 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踰時而徵求鼎沸,斷管殘瀋,等於吉光片羽。”《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到得府前,正值新太守 吳公弼 升堂,不踰時,擡出放告牌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踰時”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具體解析

  1. 時間維度
    表示時間短暫,通常指“不超過一個時辰”(古代計時單位,約兩小時),或泛指“不多久”,如明代焦竑《李氏<焚書>序》中“不踰時而徵求鼎沸”,形容事件發生之快。

  2. 任務完成
    強調按時行動,如“按時完成工作”或“趕上約定時間”,例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到“不踰時擡出放告牌”,表示官府迅速處理事務。

三、使用場景

四、關聯概念
類似成語“賞不踰時”(及時行賞),但“不踰時”更側重時間限制本身,而非獎懲機制。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用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或焦竑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不踰時》的意思、構造和來源 段落1:《不踰時》的意思

《不踰時》是指遵守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限,不耽誤時間,不遲到。這個詞表達了對時間的重視和珍惜。

段落2:《不踰時》的構造和筆畫

《不踰時》是由四個字組成,構造為“不”、“踰”、“時”。其中,“不”是表示否定的意思;“踰”是指越過或超過的意思;“時”表示時間。

《不踰時》的部首是“足”(zú),總共有12畫。

段落3:《不踰時》的來源和繁體

《不踰時》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成語,來源于整個漢字文化的積澱。現代漢字寫法中,可以用簡化字“不躍時”替代繁體。

段落4: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例句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篇幅的限制,無法一一列舉。但古時候的《不踰時》與現代的意思相同,用法也類似。例如:禮節嚴肅,守時不踰。

段落5:相關詞彙

組詞:遵守時限、守時、準時、守約、守規矩

近義詞:準時、守時

反義詞:遲到、失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