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木的意思、采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木的解釋

采辦木料。《北史·隋紀下·炀帝》:“庚申,遣黃門侍郎 王弘 、上儀同 於士澄 往 江 南採木,造龍舟、鳳艒、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七怕採木花棺槨,八怕牢中展卻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采木,漢語複合詞,由“采”與“木”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人類為特定用途進行的木材采集活動。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采”即摘取、選取,“木”指樹木或木材,組合後特指系統性伐取木材的生産行為。

從曆史維度考察,《詩經·大雅》記載“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中“陟岡伐木”的描寫,印證了先秦時期采木已屬常見勞作。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舟車》詳述“楠木采造法”,揭示古代官營造船業采木需遵循“辨山向、擇吉日”的特殊規程,體現傳統采木活動的技術規範。

現代林業術語中,采木被定義為“按工藝要求将立木伐倒、加工成原木的作業過程”(《中國林業大百科全書》),包含選址、伐倒、截斷等标準化流程。該作業需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關于“嚴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的法定要求,确保生态可持續發展。

在文化延伸層面,《營造法式》(李誡著)記錄宋代官式建築采木“取松、柏、杉、樟四木為棟梁之材”,說明古代建築用材的嚴格标準。這種專業采木傳統至今影響着古建築修複工程,如故宮太和殿大修時仍延續“擇良木而用”的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采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背景和具體用法理解:

一、動詞短語:采伐/采辦木材

  1. 基本含義
    指砍伐樹木或收集木材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建築、造船等工程中。
    例:隋炀帝曾“遣官員往江南采木,造龍舟、樓船數萬艘”(《北史》記載)。

  2. 曆史實踐
    明清時期形成官辦、商辦、土司進獻三種采木制度,如乾隆年間在木蘭圍場招商采辦木材。

二、成語:比喻獲利行為

三、植物學名詞:特定樹種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植物特性,可查閱《北史》原文或生物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椒圖邊沖變子撥降彩印秤铊雖小壓千筋稱望晨裝斥題床位翠雲鬟大白菜大幹打磨磨眈學丹繶稻麥得地裡點放放養沸潰根行挂箭和弓黑頓頓假節蹇谔匪躬皎質潔朗就此就利峻劑刻薄铿拊煉師離薄麟趾殿梅花落腦膜牛耕蟠薄炮犧潛底謙損棋工情華情私曲譯任養絨布臊聲升級升行釋家松麝泰壹罎子陶镕土室違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