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養的意思、節養的詳細解釋
節養的解釋
自奉儉省。《晏子春秋·問上十四》:“為君節養,其餘以顧民,則身尊而民安。” 張純一 校注:“君自養儉,苟有餘財,盡以眷念於民而施之。”
詞語分解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 養的解釋 養 (養) ǎ 撫育,供給生活品:養育。贍養。撫養。養家。 飼養動物,培植花草:養花。養殖。 生育,生小孩兒。 撫養的(非親生的):養子。養父。養母。 教育,訓練:培養。教養。 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
網絡擴展解釋
“節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yǎng,其核心含義為自奉儉省,即自我約束、節儉生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節:指節制、節約,強調對生活用度的合理管控。
- 養:指供養、生活所需,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需求。
- 節養:通過節制自身需求,達到節儉生活的目的,常見于描述上位者(如君主)減少個人享樂,将資源用于民生。
2.引經據典
- 該詞最早見于《晏子春秋·問上十四》:“為君節養,其餘以顧民,則身尊而民安。”
張純一校注進一步解釋:“君自養儉,苟有餘財,盡以眷念于民而施之。”
意為:君主節儉自身用度,将餘財用于百姓,以此實現社會安定。
3.應用場景
- 古代語境中多用于規勸統治者或上位者節儉,體現“以民為本”的思想。
- 現代使用較少,屬于文言詞彙,常見于古籍解讀或文化研究領域。
4.相關延伸
- 近義詞:節儉、節用、儉省。
- 反義詞:奢侈、揮霍、鋪張。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學術讨論,可參考《晏子春秋》及相關注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養
節養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米”。它的筆畫數為11畫。
“節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荀子·勸學》一書中,其意為節制養身,管理自己的行為和習慣,維持身體和精神的健康。節養是指在生活中按照一定的規律和原則來養生,在飲食、作息、鍛煉等方面注意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在繁體字中,節養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的不同。在古時候,節養的寫法為“節養”,由“竹”和“食”兩個部首組成。
以下是關于“節養”的一些例句:
1. 她每天都會按時鍛煉身體,注重節養。
2. 學生們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作息合理,這是節養的關鍵。
組詞:養生、養身、養心強體、精神養生。
近義詞:養生、調養、保養。
反義詞:糟蹋、荒廢、虐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