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坐的意思、肅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坐的解釋

古坐容之一。後指端正地坐着。 漢 賈誼 《新書·容經》:“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視不出尋常之内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若沒言須及者,則斂容肅坐,稱大門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肅坐”是漢語中具有禮儀性質的坐姿規範,其核心含義為“端正儀态,保持恭敬的坐姿”。該詞由“肅”與“坐”二字組合而成,其中“肅”取《說文解字》“持事振敬”之義,強調莊重嚴肅的态度;“坐”則指古人席地跪坐或垂足而坐的身體姿态。

在具體文化語境中,“肅坐”包含三層内涵:其一指身體姿态的規範,要求腰背挺直、雙膝并攏、雙手平放,符合《禮記·曲禮》中“坐必安,執爾顔”的儀禮标準;其二強調精神狀态的專注,如《世說新語》記載魏晉名士“肅坐終日,未嘗傾倚”所體現的持重修養;其三具有等級制度中的禮儀功能,古代臣子面聖、弟子侍師時均需保持此坐姿以示尊敬。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傳統文化研究、禮儀教育等領域仍作為專業術語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肅坐”與“端坐”“正坐”屬近義詞組,但語義側重不同:“端坐”強調姿态平穩,“正坐”特指跪坐姿勢,而“肅坐”更突出神态的莊敬。

網絡擴展解釋

“肅坐”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儀的詞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端正、莊重的坐姿,屬于古代禮儀中的一種坐容。要求身體直立,目光平視或微俯,保持嚴肅儀态。

二、曆史文獻依據

  1. 漢代典籍
    賈誼《新書·容經》記載:“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視不出尋常之内曰肅坐。”
    說明“肅坐”是古代禮儀中與“經坐”“共坐”并列的規範坐姿,需低頭且視線不超出尋常範圍。

  2. 北朝記載
    顔之推《顔氏家訓·風操》提到:“若沒言須及者,則斂容肅坐。”
    表明在正式場合提及已故親屬時,需以肅坐姿态表達敬意。

三、應用場景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保持嚴肅端正的态度”,常用于強調對場合或人物的尊重。


肅坐不僅是古代禮儀的具體規範,更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對儀态與尊重的重視。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書·容經》或《顔氏家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魂曲長書常星地雷陣動兇敦修督戰風火性剛蹇高門大戶供銷社構木關捩锢路雇租含蓄喝拳圜牆回覩檢才膠船浸洗鸠合九佐鋸匠睽異癞須來者勿拒爁尾列眉犁牛之子流聲立項漏脯祿裡呂公子馬銜昧錯蒙倛滅沒甯安凝浄跑碼頭勸沮人工授精三柱裡少陽省理升天聲韻學梳頭媽子肆禍素誠宿素敦然頑闇頑澁香盆嚣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