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突出的功勳。 宋 陸遊 《南唐書·朱元傳論》:“ 朱元 取兩州於 周 兵将遯之時,固未為雋功。” 宋 嶽珂 《桯史·成都貢院》:“以為 乾德 平僭僞,雖鑾輿不親幸,而耆定一方,實為雋功。”《宋史·遊師雄傳》:“ 洮州 之役,可謂雋功,但恨賞太薄耳。”
(2).功勳特出者。《宋史·禮志八》:“ 陳湯 、 傅介子 、 馮奉世 、 班超 之流,皆為 有漢 之雋功。”
“隽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多用于曆史評價或文學作品中,形容個人或事件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卓越貢獻。例如:“洮州之役,可謂隽功,但恨賞太薄耳”(《宋史·遊師雄傳》)。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南唐書》《宋史》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隽功》一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出色的功績、傑出的成就。它蘊含着積極向上、卓越過人的意味。
《隽功》的部首是“隹”(zhui)。
它的筆畫總數是13畫。
《隽功》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土曜》中的一句詩:“日居月行,若出隽辦。”這裡的“隽辦”指的就是出色的功辦。後來逐漸演化為現代漢字中的“隽功”。
《隽功》的繁體字是「雋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到《隽功》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寫法也有所調整。比如,在古代的甲骨文中,它的形狀更加象征着出色的成就。
1. 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隽功,得到了上司的高度認可。
2. 這位藝術家憑借其隽功的作品,赢得了國際藝術界的贊譽。
3. 隽功不僅需要才華和努力,更需要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1. 隽才:出色的才能,指具有非凡才智的人。
2. 隽永:永久流傳,指作品或事物由于獨特魅力而永不消失。
3. 隽譽:卓越的聲譽,指因為傑出的成就而廣受贊譽。
近義詞:英勇、卓越、出色。
反義詞:平庸、失敗、無所成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