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露滅的意思、甘露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露滅的解釋

佛教語。猶涅槃,寂滅。《維摩經·佛國品》:“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僧肇 注:“大覺之道,寂滅無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 宋 蘇轼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幽人白玉觀,大士甘露滅。” 宋 惠洪 《冷齋夜話·陳瑩中罪供不當稱甘露滅》:“世尊以大方便曉諸衆生,令知根本而妙意不可以言盡,故言甘露滅。滅者,寂滅;甘露,不死之藥。所謂寂滅之體而不死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甘露滅"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專有名詞或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佛教修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涅槃(Nirvana)的一種特質或狀态。它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解釋需要結合佛教義理。以下是基于佛學詞典和經典的解釋:

  1. 核心含義:

    • 甘露: 在佛教中常比喻為殊勝的法味、能滋養法身慧命、能解脫生死煩惱的妙法,或指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本身。它象征着清淨、永恒、無上、能滅除熱惱(煩惱)的殊勝功德。
    • 滅: 指熄滅、寂滅,特指熄滅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煩惱(貪、嗔、癡等)和業力,達到煩惱永盡、生死永息的境界,即涅槃。
    • 甘露滅: 合起來意指“如同甘露一般能徹底滅除一切煩惱、證得究竟涅槃的境界”。它強調涅槃境界具有像甘露一樣能除熱惱、得清涼、獲永生的不可思議功德。
  2. 佛教義理中的闡釋:

    • 這是對涅槃境界的一種贊美性、描述性的稱謂。涅槃并非簡單的消亡,而是超越生死、煩惱寂滅、獲得永恒寂靜與安樂的最高解脫狀态。“甘露滅”突出了這種境界的積極價值——它像甘露一樣珍貴、美妙、能帶來究竟的安樂和解脫。
    • 它體現了涅槃的功用:能滅除衆生因無明煩惱而産生的種種“熱惱”(痛苦煎熬),帶來究竟清涼。
    • 在修行實踐中,聽聞正法、如理思維、如法修行,最終證得“甘露滅”,是佛教徒的終極目标。
  3. 典籍出處(示例):

    • 此詞可見于諸多佛教經典和論典。例如,在描述佛陀或阿羅漢證悟的境界時,會用到類似表述。
    • 一個著名的出處是《維摩诘所說經》(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在其中的《佛國品》或相關注釋中,常将佛陀的教法或所證境界比喻為“甘露法”或指向“甘露滅”。(請注意:具體章節可能因譯本和版本略有差異,但此概念與該經思想高度契合)。
    • 佛學辭典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或《佛光大辭典》等,通常會收錄此詞條并作解釋。

“甘露滅”是一個佛教術語,意指如同甘露一般能徹底滅除一切煩惱、生死熱惱,從而證得的究竟涅槃境界。它着重強調涅槃境界所具有的能帶來究竟清涼、永恒安樂和解脫的殊勝功德。

來源說明: 由于“甘露滅”是專業佛教詞彙,其權威解釋主要來源于佛教經典(如《維摩诘所說經》)及權威佛學辭典(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佛光大辭典》)。網絡上的佛教資源(如“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電子佛典庫、各大寺院或佛學機構的網站)可能提供經典原文或相關釋義,但直接、詳盡的線上詞典條目鍊接較難精确對應。其釋義基于公認的佛教教義和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甘露滅”是佛教術語,主要含義與涅槃、寂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佛教核心含義

  1. 基本定義
    “甘露滅”指達到涅槃(解脫生死)的寂滅狀态,即煩惱徹底熄滅、超越輪回的終極境界。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 甘露:象征佛法如不死藥,滋養衆生;
    • 滅:指熄滅煩惱、證得寂滅。
  2. 經典出處
    《維摩經·佛國品》記載:“得甘露滅覺道成”,僧肇注解稱其體現“大覺之道,寂滅無相”。宋代惠洪進一步解釋:“滅者寂滅,甘露為不死藥,即寂滅之體永恒不滅”。

二、引申與比喻義

部分文獻擴展了其内涵:

三、使用場景

  1. 佛教典籍中多用于描述佛陀或修行者的覺悟境界。
  2. 文學作品中常借喻超脫煩惱(如蘇轼詩句“大士甘露滅”)。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佛經原文或曆史典故細節,可參考《維摩經》、蘇轼詩詞及漢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暴虎馮河暴戾徧聞鼻鼽楚丘聰悟竄殛大風歌殿榜抵止二十五裡罵知縣乏軍興軬帶風鏟共弊鼓譽謞激火車頭劍化狡讦緊跟金幌霁嚴貜父口論誇娥氏窺窺暌阻烺烺鐮倉幕府亮飕毛摯湄公河牛皮筒盤礴抛腔憑匿撲讨棋楠香壤隔柔毫沙棠舟升階食前方丈識曲衰蹇水舂飼料松磴碎冰鎖簧袒服檀君攤書傲百城天網替差無巧不成話縣雞先意承旨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