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滅的意思、甘露滅的詳細解釋
甘露滅的解釋
佛教語。猶涅槃,寂滅。《維摩經·佛國品》:“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僧肇 注:“大覺之道,寂滅無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 宋 蘇轼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幽人白玉觀,大士甘露滅。” 宋 惠洪 《冷齋夜話·陳瑩中罪供不當稱甘露滅》:“世尊以大方便曉諸衆生,令知根本而妙意不可以言盡,故言甘露滅。滅者,寂滅;甘露,不死之藥。所謂寂滅之體而不死者也。”
詞語分解
- 甘的解釋 甘 ā 甜,味道好:甘甜。甘苦。甘冽。甘落。甘之如饴。同甘共苦。甘旨(美味的食物)。 美好:甘雨(適時而有益于農事的雨)。甘霖。 自願,樂意:甘願。甘拜下風。 姓。 苦 筆畫數:; 部首:甘;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甘露滅”是佛教術語,主要含義與涅槃、寂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佛教核心含義
-
基本定義
“甘露滅”指達到涅槃(解脫生死)的寂滅狀态,即煩惱徹底熄滅、超越輪回的終極境界。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 甘露:象征佛法如不死藥,滋養衆生;
- 滅:指熄滅煩惱、證得寂滅。
-
經典出處
《維摩經·佛國品》記載:“得甘露滅覺道成”,僧肇注解稱其體現“大覺之道,寂滅無相”。宋代惠洪進一步解釋:“滅者寂滅,甘露為不死藥,即寂滅之體永恒不滅”。
二、引申與比喻義
部分文獻擴展了其内涵:
- 短暫幸福的象征:甘露雖甜美但易消散,比喻世俗快樂轉瞬即逝,提醒人們珍惜當下;
- 曆史典故:東漢鮑信夢得甘露後消失的故事,被用來警示勿執著短暫愉悅。
三、使用場景
- 佛教典籍中多用于描述佛陀或修行者的覺悟境界。
- 文學作品中常借喻超脫煩惱(如蘇轼詩句“大士甘露滅”)。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佛經原文或曆史典故細節,可參考《維摩經》、蘇轼詩詞及漢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甘露滅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甘霖之水消失或終止。下面是關于甘露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甘:甘字的部首是甘,總共有5畫。
露:露字的部首是雨,總共有17畫。
滅:滅字的部首是火,總共有8畫。
來源:
《甘露滅》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說無量壽經》中,用以描述一種超凡脫俗、富有慈悲意義的境界。
繁體:
《甘露滅》的繁體字為「甘露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滅」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上方沒有橫折,更加簡潔。
例句:
他們的歡樂時光就像是一場暴風雨後的甘露,轉瞬即逝。
他的貪婪和野心最終導緻了他的甘露滅。
組詞:
甘露潤澤、甘露滋潤、甘露天恩、甘露滋補。
近義詞:
甘霖、甘澤、甘露恩澤。
反義詞:
涸澤而漁、一蹴而就、水澤熙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