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鏡奁的意思、鏡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鏡奁的解釋

亦作“ 鏡匳 ”。亦作“ 鏡籢 ”。鏡匣。《急就篇》卷三:“鏡籢疏比各異工。” 顔師古 注:“鏡籢,盛鏡之器,若今鏡匣也。”《後漢書·皇後紀上·光烈陰皇後》:“帝從席前伏禦牀,視太後鏡奩中物,感動悲涕。”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寳瑟僵兮弦柱絶,瑤臺傾兮鏡匳空。” 清 龔自珍 《最錄南唐五百字》:“鏡籢屑桂,閬鷁搴蓉。” 巴金 《抹布·母親》:“她穿着一件緊身,正在電燈下面,對着鏡奁擦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鏡奁(jìng lián)是漢語中對古代女子梳妝用具的統稱,特指盛放銅鏡與梳妝用品的匣子,又稱“鏡匣”“妝奁”或“奁具”。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核心釋義與功能

指古代存放銅鏡、脂粉、首飾等梳妝用具的匣子,材質多為木制髹漆,亦有陶瓷、金屬制品。其功能兼具收納與便攜性,是閨閣日常生活的必備器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12卷,第143頁)将“鏡奁”釋為“盛放鏡子的匣子”,并引《後漢書·皇後紀》注“鏡奁,鏡匣也”。


二、形制與結構特征

傳統鏡奁常設計為分層式:上層置銅鏡,下層分格收納梳篦、胭脂、簪環等。典型形制包括:

  1. 圓形奁:戰國至漢代流行,帶蓋,蓋頂常立鳥形鈕;
  2. 多子奁:漢代出現,大奁内套小盒,分儲不同物品;
  3. 折疊式奁:明清時期發展,可展開為鏡架,兼具支架功能。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奁”字條釋其形制演變。


三、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在傳統文化中,鏡奁承載多重象征:


四、現代語境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鏡奁”一詞主要用于:

  1. 古典文學研究與曆史文獻解讀;
  2. 傳統工藝及文物鑒定領域(如考古報告對出土奁具的定名);
  3. 作為文化符號出現在藝術創作與影視道具中。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标注其為“書面語中的古語詞”。


鏡奁是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内涵的古代器物,其釋義需結合實物形制、文獻記載及文化象征進行綜合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鏡奁”是漢語中的一個傳統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含義

鏡奁指古代盛放梳妝用具的匣子,主要用于存放鏡子、梳子、脂粉等物品,常見于女性閨房。其名稱由“鏡”(鏡子)和“奁”(匣子)組合而成,字面即“裝鏡子的匣子”。

2.結構與用途

3.文獻與曆史記載

4.相關詞彙

5.文化意義

鏡奁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承載古代女性審美與工藝文化,部分出土文物中的鏡奁裝飾繁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工藝水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形制或考古實例,可參考博物館藏品或古代服飾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賊忭舞筆到筆石朝昏抽演摧燒禫服的子對見二把刀沸溢氛慝分曉浮剽高中貫日規矩準繩古遠鴻雁哀鳴喚應胡皴昏沉價藩焦恻胛肢窩雞口牛後極樂國禁區駿刑刊石砍頭昆侖舶阃闱略取立待龍準公買東買西邁往慢官偏好披雪譬抑弱視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射鬾麝帏試嘗輸失祀孤送離酥油騰擲天澤天真爛漫童隸外江佬王顧左右而言他污俗鮮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