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utcome]∶以邏輯或推理為根據所達到的東西
(2) [solution]∶解答;一個問題的答案、結果
誰家打勝,一月後見分曉
(3) [see or understand clearly]∶知道,明白
問個分曉
(4) [reason]∶道理——多用于否定式
沒分曉的話
(1).拂曉。 唐 樊晦 《燕巢賦》:“霽光分曉,出虛竇以雙飛。”
(2).明白,清楚。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此《尚書》疏義《禹貢》之三江也,但説得不分曉。”《西遊記》第三七回:“你年幼亦無分曉,禁你入宮,關了花園,大端怕漏了消息。” 蕭三 《三個(上海的)搖籃歌》詩:“搖呵搖,孩兒小,有甚法子想,且聽說分曉。”
(3).結果;底細。 宋 戴複古 《賀新郎》詞:“訟庭不許頻頻到,這官坊,翻來覆去,有何分曉。”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四折:“軍師,我料 尉遲公 必無此心,則怕其中有故,等 敬德 來時,便知分曉。”《水浒傳》第三一回:“待那四人明早回來,便見分曉。”
(4).猶道理。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第一折:“這老的好無分曉,你的銀子本少,我怎好多秤了你的,隻頭上有天哩!”《水浒傳》第六六回:“你三個好沒分曉,卻怎地在那裡説話!” 魯迅 《三閑集·通信》:“現在很有些沒分曉漢,以為‘問目的不問手段’是 * 黨的口訣,這是大錯的。”
(5).分辯明白。 元 無名氏 《衣襖車》第二折:“我便有那渾身是口也難分曉,則你那好前程可惜斷送了。”
“分曉”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析:
結果或答案
指事情的最終結局或問題的明确解答。例如:“比賽勝負明日見分曉”。該義項源自古代圍棋術語,表示勝負已定的局面。
清楚、明白
強調對事物的清晰認知,如“問個分曉”表示徹底弄清楚。唐代樊晦《燕巢賦》中“霽光分曉”即描述天色由暗轉明的過程。
道理(多用于否定)
如“沒分曉的話”指不合邏輯或無理之言。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用例及擴展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