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止。《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所生母 陳太妃 寝疾, 偉 及 臨川王 宏 侍疾,并衣不解帶。及太妃薨,毀頓過禮,水漿不入口累日, 高祖 每臨幸譬抑之。”
“譬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譬抑”指勸止、抑制,常用于描述通過委婉或比喻的方式勸阻他人行為。例如《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記載,高祖通過“譬抑”勸止南平王因喪母過度哀傷的行為。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特指在情感或行為過度時,通過含蓄、間接的方式進行勸誡。例如在禮儀場合,上位者以“譬抑”引導他人遵守規範。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曆史文本或學術讨論。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梁書》原文或古漢語詞典。
譬抑(pì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比喻、類似”。該字由“言”和“弓”兩個部首組成。
譬抑總共有12個筆畫,其中“言”部為7畫,“弓”部為5畫。在繁體字中,該字保持相同的形狀和結構。
譬抑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漢字形态,它是由“辰”字的變體構成。譬抑最早使用在《爾雅·釋器》中,用來比喻、類似,後來逐漸被廣泛應用。
古時候,譬抑并沒有明确的規範寫法,字形有所變化。在秦漢時期,此字的字形較為繁瑣,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簡化為現代的形态。
1. 譬抑為水乎?(譬抑即如同波瀾不驚的水面)
2. 他用譬抑來解釋這個概念。(他通過比喻來解釋這個概念)
組詞:譬如、譬喻、抑制、抑郁
近義詞:類似、相似、類推
反義詞:真實、本質、事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