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镜匳 ”。亦作“ 镜籢 ”。镜匣。《急就篇》卷三:“镜籢疏比各异工。” 颜师古 注:“镜籢,盛镜之器,若今镜匣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奩中物,感动悲涕。”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镜籢屑桂,閬鷁搴蓉。” 巴金 《抹布·母亲》:“她穿着一件紧身,正在电灯下面,对着镜奁擦粉。”
镜奁(jìng lián)是汉语中对古代女子梳妆用具的统称,特指盛放铜镜与梳妆用品的匣子,又称“镜匣”“妆奁”或“奁具”。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指古代存放铜镜、脂粉、首饰等梳妆用具的匣子,材质多为木制髹漆,亦有陶瓷、金属制品。其功能兼具收纳与便携性,是闺阁日常生活的必备器物。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12卷,第143页)将“镜奁”释为“盛放镜子的匣子”,并引《后汉书·皇后纪》注“镜奁,镜匣也”。
传统镜奁常设计为分层式:上层置铜镜,下层分格收纳梳篦、胭脂、簪环等。典型形制包括: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奁”字条释其形制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镜奁承载多重象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收录相关文学用例。
现代汉语中,“镜奁”一词主要用于: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标注其为“书面语中的古语词”。
镜奁是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的古代器物,其释义需结合实物形制、文献记载及文化象征进行综合阐释。
“镜奁”是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要点解释:
镜奁指古代盛放梳妆用具的匣子,主要用于存放镜子、梳子、脂粉等物品,常见于女性闺房。其名称由“镜”(镜子)和“奁”(匣子)组合而成,字面即“装镜子的匣子”。
镜奁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承载古代女性审美与工艺文化,部分出土文物中的镜奁装饰繁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工艺水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形制或考古实例,可参考博物馆藏品或古代服饰研究资料。
薄媚别树一旗剥削采卫采斵崇论吰议储采楚梦云雨绰俏从谀单藉盗人大勇若怯登学电化教学对话恩威并行放远樊絷风籁感励诰戒祼器管情和适花衢花烛辉丽徽章饯花见卒景阳井金口玉言筋疲力竭进迁齎送九裔魁罡枯士老癃凉飙连鐖论德使能靡薄谟训牧曹驽薾骑马布清路七情仁浆义粟三岑诉説踏混木条盆脱简五经解元戏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