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摧燒的意思、摧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摧燒的解釋

(1).折斷燒毀。《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有所思》:“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2).喻掃除。 清 龔自珍 《與陳博士書》:“此書成,可以摧燒 漢 朝天士之謬説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摧燒(cuī shāo)是漢語複合動詞,由“摧”與“燒”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摧毀焚燒”。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對具體物體的毀滅性破壞行為,現代漢語中亦可引申為對抽象事物的徹底否定。以下從五個維度進行權威解析:

一、注音與字形溯源 根據《漢語大詞典》标注,摧燒為雙音節動詞,普通話讀音為cuī shāo,其中“摧”屬清母灰韻,“燒”屬書母宵韻。二字合用時産生語義疊加效應,強調破壞行為的徹底性。

二、權威辭書釋義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将“摧燒”釋作“毀壞焚燒”,特指用暴力手段焚毀重要物品。該釋義在《漢書·王莽傳》中得到印證:“莽遂遣使焚其祠宇,摧燒祭器”。

三、古籍例證分析

  1. 漢樂府《有所思》中“聞君有異心,摧燒之”呈現情感層面的摧毀意象,此處既指焚燒信物,又暗喻斷絕情思。
  2. 白居易《新樂府·青石》載“忠臣義士血作碧,權貴摧燒如棄屣”,通過對比手法突顯摧燒的暴烈屬性。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應用詞典》(語文出版社)補充其引申義項:可指代對舊制度、腐朽思想的徹底破除,如“摧燒封建禮教枷鎖”等批判性表述。

五、近義詞辨析 與“焚毀”側重燃燒過程不同,“摧燒”強調破壞行為的遞進性(先摧毀後焚燒);相較于“毀滅”的泛化表述,該詞更具動作層次感。《詞義辨析辭典》特别指出其常用于曆史文獻與文學創作的特殊語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摧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指“折斷并燒毀”,強調對物體的徹底破壞。例如《樂府詩集·有所思》中描述女子因愛人變心,将定情信物“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2. 比喻意義:引申為“掃除、消除”,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清代龔自珍在《與陳博士書》中提到“摧燒漢朝天士之謬說”,指駁斥錯誤學說。

二、使用場景

三、詞性辨析

盡管部分資料稱其為“形容詞性成語”,但多數權威來源(如、6)将其作為動詞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擴展說明

該詞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常與“當風揚其灰”連用,體現決絕态度。如需更多古典用例,可查閱《樂府詩集》及清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敗力白芽幫廚卑畜逋遁殘蕩常态詞體搭耳帽得這隄塞販貼繙譯官吠嘷妃妾共己貢艘歸畝國禮河溓海晏洪德畫尺花見羞鬟簪活頭兒醬清禁院疾豎鞫按眷戀巨卿臨産路絶人稀羅織眇然迷奪南施北宋蓬塵偏室皮油牆頭草前漢潛遊齊口缺廢人微言賤散籌三角函數食辨勞薪石竈耍孬種鼠法四門鬥裡訴酒歎怨淘寫威殺橡飯菁羹小帖席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