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石。《後漢書·姜肱傳》:“弟子 陳留 劉操 追慕 肱 德,共刊石頌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原公水》:“明年十二月喪國,臣太農 閻崇 、 離石 令 宗羣 等二百三十四人刊石立碑,以述勛德。”《新唐書·梁文貞傳》:“有甘露降塋木,白兔馴擾,縣令刊石紀之。”
“刊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刻石,多指古代在石碑上刻寫文字以傳承文化或記錄重要内容。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曆史用途
指刻寫碑文、法律條文或經典著作,如《後漢書》記載“封山刊石,昭銘上德”,即通過刻石銘功頌德()。
引申含義
形容内容深奧精湛的作品,例如包拯曾要求後人将家訓“刊石”于堂屋,以示警示()。
應用範圍
可用于學術論文、重要文獻或紀念性碑文的語境中,強調其權威性與持久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文案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刊石》又稱為《刊碑》,是指将文字或圖案刻在石碑上,以供觀賞或傳承的藝術形式。這一詞語常用來描述刻石藝術。
《刊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刀”和“石”。其中,“刀”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刀有關的意義,而“石”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石頭有關的意義。
根據《康熙字典》,《刊石》一詞的總筆畫數為10劃。
《刊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刻石藝術,尤其是在中國古代曆史中,刻石的方式被廣泛應用于碑文、石碑、石刻等藝術形式。
在繁體字中,《刊石》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與現代漢字略有差别。根據曆史記載,《刊石》一詞在古代的寫法可以略作改變。例如,可能使用了更加圓潤的線條和更加繁複的結構。
1. 他專注地刊石多年,成為一位著名的石刻藝術家。
2. 這座古碑上刊石着重要的曆史事件。
3. 刻石是一門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藝術。
1. 石刻:指在石塊上雕刻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形式。
2. 碑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3. 石闆:用石材制成的平闆。
石刻、碑文、石碑
紙上字、書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