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帶有麝香的帷幔。 唐 張文 《氣賦》:“拂鮑肆而均臭,凝麝幃而共芬。”
“麝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解釋如下:
本義與出處
“麝帏”最早見于唐代張文的《氣賦》中:“拂鮑肆而均臭,凝麝幃而共芬”,形容帷幔沾染麝香後的芬芳氣息。
文學意象
在古代文學中,麝帏常被用來描繪華貴、精緻的居室陳設,例如梅三子詩句“清影流愁入麝帏”,通過香氣傳遞幽微的情感氛圍。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可比喻“高貴珍貴的事物”,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其文學用例或相關詞彙演變,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辭書。
麝帏(shè wéi),是一個形容詞,意為麝香的香味。它由“麝”和“帏”兩個字組成,其中,“麝”字的部首是獣(shòu),它的筆畫數是4;“帏”字的部首是巾(jīn),它的筆畫數是8。
麝帏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四十一年》:“麝帏則處薆然。”在古代,麝帏是宮廷中的一種薄紗帷幕,用作帳幕或遮蔽。後來,人們将麝帏與麝香相聯繫,形容麝香散發出來的淡雅芬芳。
在繁體字中,“麝”字的簡化寫法為“麞”,而“帏”字的繁體寫法與簡化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麝帏的字形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唐代的字形為“麝廢”,其中的“帏”字寫作“廢”。麝帏的字形在曆史進程中發生了變化,但其意義一直保持不變。
例句:
1. "聞麝帏香,如臨仙境。"
2. "花園中飄來陣陣麝帏的香味。"
組詞:
1. 麝香:指麝腺分泌出來的香質。
2. 麝貓:又稱雲豹,為食肉類動物,善于攀爬。
3. 麝鼠:一種氣味芬芳的小型哺乳動物。
近義詞:
1. 麝腺:指麝香産生的腺體。
2. 麝香:指麝腺分泌出來的香質。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麝帏主要描述麝香的香味,與其他香味相對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