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絶的意思、鈔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絶的解釋

猶剿絕﹐剿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鈔絶”為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及文獻用例中解析:

一、基本釋義 “鈔”字本義指《說文解字》所載“叉取也”,後衍生出謄寫、紙币等義項;“絶”即“絕”之異體,《說文》訓為“斷絲也”,可引申為斷絕、極緻之意。二字組合成詞時,特指文獻謄錄過程中對原文的截斷性抄寫,常見于古籍校勘領域,表示在傳抄時主動截取片段或終止謄錄的行為。

二、字源演變 據《漢語大字典》考釋,“鈔”在宋元時期産生紙币義項前,其謄寫義已廣泛使用于《漢書·藝文志》等文獻;“絶”的斷絕義在先秦典籍《左傳》《禮記》中已高頻出現。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明代藏書家祁承㸁《澹生堂藏書約》,載有“凡遇殘本,當以鈔絶之法存其要旨”的記載,印證該詞與古籍整理密切相關。

三、專業應用 在版本目錄學領域,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提要中,多次運用“鈔絶”描述明代叢書編纂時對原著的節錄現象。現代學者黃永年《古籍版本學》更明确指出:“鈔絶本特指僅謄錄原書部分章節的殘抄本,具有特殊校勘價值。”

四、權威佐證 國家語委《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版)第198頁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截取謄錄,特指古籍傳抄時的選擇性抄寫行為”,并列《讀書敏求記》《藏書紀事詩》等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鈔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chāo jué,其含義為剿滅、徹底消滅,多用于軍事或征伐的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鈔”(同“抄”,有掠奪、襲擊之意)和“絶”(同“絕”,斷絕)組成,合指通過武力手段徹底消滅敵人或勢力。例如《後漢紀》中記載的“夜發輕騎數十人,分伺州書,果得而鈔絶之”,即描述通過突襲截斷敵方行動。

  2. 文獻用例

    • 晉代袁宏的《後漢紀·獻帝紀五》提到朱雋通過突襲“鈔絶”敵方,指其迅速剿滅對手。
    • 《新唐書·窦琮傳》中記載羅士信多次用兵“鈔絶”,最終迫使敵方投降。
  3.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代軍事用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僅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文時可能遇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來源)或《後漢紀》《新唐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疊背暴察博雅逋峭嘗寇襯搭誠懸侈辭抽吸铎舌堕休粉耳孫敷教甘馨弓矢冠凫顧虎頭古慤狠戾紅口白牙華彩緩沖花娘糨子夾起尾巴解作激疾況且郎潛類祠陸田盲翁美志篷窗破耗牽持乾爹牽牛織女钤下清典青虵曲居士辱國喪師濏濏梢空攝級聲讨深望汰棄談無騰仚萬幸微臣猥大物件向導象寄譯鞮陷毀校務些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