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教授。 漢 蔡邕 《太尉楊公碑》:“公承夙緒,世篤儒教,以 歐陽 《尚書》、 京氏 《易》誨授,四方學者自遠而至,蓋踰三千。”
“誨授”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詳細解釋:
誨授(huì shòu)
意為“教授、傳授知識”,強調通過教導的方式将學問或技能傳遞給他人。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蔡邕的《太尉楊公碑》:“公承夙緒,世篤儒教,以歐陽《尚書》、京氏《易》誨授,四方學者自遠而至,蓋踰三千。”
這裡描述楊公以儒家經典(如《尚書》《易經》)傳授學問,吸引衆多學者前來學習。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太尉楊公碑》原文或相關文獻。
《誨授》是一個漢字詞彙。
拆分部首為言和手,分别位于字的左右兩邊。
拆分筆畫為10畫,尤以右邊的手部為主。
《誨授》一詞源自古代漢語,起源于《左傳》中的記載。
在古代,“誨”是指有教導的意思,而“授”則表示傳授或教授的動作。
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誨授”,指的是教育、引導、指導或傳授知識的行為。
《誨授》的繁體字為「誨授」,拆分部首和拆分筆畫與簡體字一緻。
古代寫《誨授》的時候,字形略有變化,手部的畫線比現代字稍多一些。
具體寫法為:言(yán)+手(shǒu)+又(yòu)+手(shǒu)。
1. 老師在課堂上誨授同學們如何寫好作文。
2. 他不僅誨授了知識,還給予學生許多實踐機會。
3. 漢語老師誨授了我們一些經典詩詞,使我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課程誨授、知識誨授、技能誨授、經驗誨授
教導、指導、引導、傳授
學習、接受、領悟、消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