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家的意思、法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家的解釋

(1) [Legalists]

(2) 先秦的一個思想流派,以申不害、商鞅、韓非為代表,主張法制,反對禮治

(3) 有法度的世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告子下》

詳細解釋

(1).守法度的世臣。《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朱熹 集注:“法家,法度之世臣也。”

(2).古代的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 春秋 時的 管仲 、 子産 ,發展于 戰國 時的 李悝 、 商鞅 、 申不害 、 慎到 等人, 戰國 末 韓非 集法家學說的大成。主張以法治代替禮治,反對貴族特權,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史記·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絶矣。”《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秦 始立奏,而法家少文。” 胡適 《四論問題與主義》:“又如法家的勢力,雖然被儒家征服了,但以後的儒家,便不能不承認刑法的功用。”

(3).猶方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遠》:“﹝ 李遠 等﹞各有賦詩,後來頗為法家所短。”

(4).指包攬訴訟或專寫狀詞之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次日天明, 程朝奉 早早梳洗,讨些早飯喫了。請個法家商量,做定了狀詞。”

(5).猶僧家。 南唐 陳陶 《題居上人法華新院》詩:“鐘唄成僧國,湖山稱法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法家是中國古代重要思想流派之一,主張以法治國、強化君權,強調法律的客觀性和強制性。其核心思想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作為思想流派的法家

戰國時期形成,代表人物包括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後由韓非子集大成。主張:

  1. 以法治國

    反對儒家禮治,認為法律應公開明确,做到“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2. 強化君權

    提出“法、術、勢”結合的理論,通過嚴刑峻法、權術駕馭和威勢鞏固君主專制。

  3. 曆史進化觀

    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認為制度需順應時代變革。

二、作為律法專家的法家

漢代以後,“法家”亦指精通律法的官吏。如《漢書·藝文志》将“法家”列為九流之一,定義為“明罰饬法”的司法實踐者,強調律令的實操性。


學術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法家是中國先秦時期形成的重要思想流派,主張以“法治”為核心,強調富國強兵和君主集權。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法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流派,以申不害、商鞅、韓非等為代表,主張通過嚴密的法令制度治理國家,反對儒家“禮治”,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學說為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核心思想

  1. 法治為本:強調“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史記》),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過成文法規範社會秩序。
  2. 勢、術、法結合:
    • 法:明确的法律條文(如商鞅變法);
    • 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權術(申不害主張);
    • 勢:君主的權威與權力(慎到提出)。
  3. 富國強兵: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以增強國家實力。

三、曆史影響

四、代表人物

五、争議與局限

法家因嚴刑峻法、輕視道德教化受到批評。秦朝暴政導緻其聲譽受損,但法律框架仍深刻影響後世。

如需更完整的學術解析,可參考《漢書·藝文志》或現代研究論著(部分内容綜合自等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隘制案時半除比隣逼攝補縫茶铛長基朝甯呈質宸宇車轍馬迹饬駕傳賣丹扇點差電力系統鬥火反感方事龜腸黑眸黑三紅蕉回答回熱極敝戒定慧接火雞林賈鲫溜驚心吊魄赆送軍禮開燠口墜天花連環字林館茂實眉靥偏倒偏勞破梆破群青城門青駹馬人心如面三品散灑石榴裙失馬叟夙念泝灘檀輿吐欵萬劫仙骨纖健消息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