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家的意思、法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家的解釋

(1) [Legalists]

(2) 先秦的一個思想流派,以申不害、商鞅、韓非為代表,主張法制,反對禮治

(3) 有法度的世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告子下》

詳細解釋

(1).守法度的世臣。《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朱熹 集注:“法家,法度之世臣也。”

(2).古代的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 春秋 時的 管仲 、 子産 ,發展于 戰國 時的 李悝 、 商鞅 、 申不害 、 慎到 等人, 戰國 末 韓非 集法家學說的大成。主張以法治代替禮治,反對貴族特權,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史記·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絶矣。”《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秦 始立奏,而法家少文。” 胡適 《四論問題與主義》:“又如法家的勢力,雖然被儒家征服了,但以後的儒家,便不能不承認刑法的功用。”

(3).猶方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遠》:“﹝ 李遠 等﹞各有賦詩,後來頗為法家所短。”

(4).指包攬訴訟或專寫狀詞之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次日天明, 程朝奉 早早梳洗,讨些早飯喫了。請個法家商量,做定了狀詞。”

(5).猶僧家。 南唐 陳陶 《題居上人法華新院》詩:“鐘唄成僧國,湖山稱法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法家是中國先秦時期形成的重要思想流派,主張以“法治”為核心,強調富國強兵和君主集權。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法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流派,以申不害、商鞅、韓非等為代表,主張通過嚴密的法令制度治理國家,反對儒家“禮治”,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學說為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核心思想

  1. 法治為本:強調“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史記》),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過成文法規範社會秩序。
  2. 勢、術、法結合:
    • 法:明确的法律條文(如商鞅變法);
    • 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權術(申不害主張);
    • 勢:君主的權威與權力(慎到提出)。
  3. 富國強兵: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以增強國家實力。

三、曆史影響

四、代表人物

五、争議與局限

法家因嚴刑峻法、輕視道德教化受到批評。秦朝暴政導緻其聲譽受損,但法律框架仍深刻影響後世。

如需更完整的學術解析,可參考《漢書·藝文志》或現代研究論著(部分内容綜合自等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法家(fǎ jiā)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哲學思想流派。它的拆分部首是“水”,筆畫有11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法家是由古代思想家韓非創立。在繁體字中,法家的寫法是「法家」。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法家可以寫成「法家」。用法家這個詞造句的例子是:老子主張無為而治,而法家強調法制的重要性。跟法家相關的詞彙有法律、制度、原則等,而與法家相反的思想流派可以包括道家、儒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