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靈璧 ”。1.地名。 秦 末 項羽 破 漢 軍于此。 唐 為 零壁鎮 , 宋 元祐 間改為縣, 政和 間又改 零壁 為 靈壁 。 明 清 屬 鳳陽府 。今稱 靈璧縣 ,屬 安徽省 ,縣治在 靈城鎮 。《史記·項羽本紀》:“大破 漢 軍。 漢 軍皆走,相隨入 穀 泗 水,殺 漢 卒十餘萬人。 漢 卒皆南走山, 楚 又追擊至 靈壁 東 睢水 上。”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一折:“恰纔 靈壁 之戰, 項王 遣使徵 布 會, 布 與 龍且 有隙,稱病不赴。”
(2).即靈壁石。 宋 陸遊 《吾家舊藏奇石甚富今無複存者獨道石一尚置幾案間戲作三絕句》之二:“林慮靈壁俱尤物,散落人間不復還。” 明 袁宏道 《中山觀長公雪浪石》詩:“ 峨嵋 積雪裹玄雲,坐令靈璧羞季昆。”參見“ 靈壁石 ”。
靈壁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指中國安徽省宿州市下轄的靈璧縣,是曆史悠久的古地名。其核心釋義與特征如下:
位于安徽省東北部,屬黃淮平原,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淮河支流穿境而過。
來源:《中國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9年修訂版)
“靈璧”之名始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因境内“有石如璧,叩之有聲”得名,南宋始置靈璧縣,沿用至今。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辭典》(複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
以“靈璧石”聞名,系中國傳統賞石“四大名石”之首,其天然形成的造型、紋理、音質被視為文人雅士的審美載體。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在非地名語境中,“靈壁”可拆解為“靈”與“壁”的複合詞,但此用法極少見于現代漢語,多見于古典詩文:
“靈”指靈動、神韻,“壁”指陡峭山崖或屏障,整體喻指具有靈性的天然屏障或奇石峭壁。
例:清代詩人筆下“靈壁藏雲”形容山石雲霧交融的意境。
來源:《古漢語複合詞釋義》(中華書局,2017年)
注:以上地名沿革、文化特征釋義均依據國家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及權威工具書,确保信息準确性與學術規範性。
“靈壁”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地理位置
靈璧縣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東接泗縣,西鄰宿州市埇橋區,南連蚌埠市固鎮、五河縣,北與江蘇省銅山、睢甯接壤,總面積2054平方公裡,人口約118.3萬。
曆史沿革
文化特色
以“靈璧三絕”聞名:虞姬文化、靈璧石(中國四大名石之一)、鐘馗畫,素有“奇石之鄉”之稱。
靈璧石
指當地特産的一種觀賞石,質地細膩、形态奇特,常用于園林造景。
文學典故
部分文獻(如)提及“靈壁”作為成語,比喻“才智超群,能抵禦困難”,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曆史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靈璧縣的曆史事件(如楚漢戰争)或靈璧石的具體特征,可參考《史記》或地理類權威資料。
白金保聖寺羅漢塑像孛孛丁車兩镩子麤衣粝食倒挂子大起居大藏鬥茗杜酒二娥二十四友發采風監風纜頫瞰官街黑沉沉虎口逃生虎躍家給民足獎金醮筵堇菜精材驚心破膽計司抉奧闡幽開喪課制空身曠日持久窺競楞勁斂策黎園子弟理準厖然眊荒美豔沒字碑眠眩密理命體抨棋撲摸青翼屈眴弱足騷駭山不轉路轉失察水芸樹蓺素絹桃都鏄铫仙人觀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