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犀帶獅補的意思、犀帶獅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犀帶獅補的解釋

明 代的一種官服。飾以犀角的腰帶和飾以獅子花樣的補子,為上品官的服飾。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司道·尹憲使》:“﹝ 尹憲使 ﹞以技擊騎射冠一時。及罷, 憲使 家居,其子 秉衡 從戎,歷官副總兵,當得貤恩; 尹 輒受其封誥,改服犀帶獅補,出謁賓客。”參閱《明史·輿服志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犀帶獅補”是明代官服中的一種特定服飾組合,主要體現官員的品級和身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語構成與發音
    該詞由“犀帶”和“獅補”兩部分組成,拼音為xī dài shī bǔ()。

    • 犀帶:以犀角裝飾的腰帶,象征尊貴。
    • 獅補:官服前胸後背處繡有獅子圖案的方形織物補子,代表官員品級。
  2. 基本釋義
    指明代高級官員的服飾配置,包含犀角材質的腰帶和獅子紋樣的補子,屬于上品官的專屬裝束。這類服飾嚴格遵循明代輿服制度,用以區分官員等級。

  3. 曆史背景與出處

    • 根據《明史·輿服志三》記載,明代官員服飾的材質、紋樣均有嚴格規定,獅子補子通常對應較高品級(如一、二品武官)。
    • 明代文人沈德符在《野獲編》中提到,官員尹憲使卸任後仍穿戴“犀帶獅補”以顯身份,側面印證其象征意義。
  4. 文化意義
    這一服飾制度體現了明代森嚴的等級觀念,通過服飾細節強化官僚體系的秩序。犀角的稀有性與獅子的威嚴形象共同強化了官員的權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明代官服制度,可參考《明史·輿服志》等史料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犀帶獅補》的意思

《犀帶獅補》是一個成語,表達“犀牛帶的獅子的腰帶”之意。它比喻語言誇張,言過其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犀帶獅補》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犭帀犭衤”,總計2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犀帶獅補》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最早見于文人李貞的《雜纂言語》。這個成語的繁體為《犀帶獅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犀帶獅補》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字形演變,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并不确定。

例句

1. 他那天說他開了犀帶獅補的車子,實際上隻是一輛非常普通的小汽車。

2. 這件事情他誇張了,完全犀帶獅補。

組詞

近義詞:誇大其辭、言過其實、誇張

反義詞:實事求是、言簡意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