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飛遠舉的意思、高飛遠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飛遠舉的解釋

(1).猶言高飛遠走。 宋 文天祥 《提刑節制司與安撫司平寇循環曆》:“若隻持堂堂之陣,則﹝寇﹞高飛遠舉,無如之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三》:“下愚難移,大惑莫解,不能高飛遠舉,求避橫目之民。” 明 馮夢龍 《挂枝兒·帳》:“到如今和你得了手的時節,你到(倒)高飛遠舉,遠舉高飛。”

(2).比喻奮發有所作為或前程遠大。 宋 劉焘 《轉調滿庭芳》詞:“告你高飛遠舉,前程事,永沒磨折。” 宋 陳亮 《與葉丞相書》之二:“忽去秋偶為有司所録,俾填成均生員之數。未能高飛遠舉,聊復爾耳,豈敢不識造物之意,而較是非利害於榮辱之場,不自省悟!”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下》:“《細林野哭》中有句雲:‘我欲歸來振羽翼,誰知一舉入羅弋。’也足以證明被捕是在他的故鄉,而他的‘歸來’是打算有所作為,高飛遠舉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高飛遠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gāo fēi yuǎn jǔ,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一是指人主動離開現有環境,遠走他鄉以逃避困境或尋求發展;二是比喻志向高遠,追求宏大的事業目标。該成語由兩組動詞構成,"高飛"強調脫離低處或困境,"遠舉"則側重目标的遠大與行動的果決。

從構詞角度看,"高"與"遠"形成空間維度的疊加,既包含垂直方向的高度突破,又涵蓋水平方向的廣度延伸。這種雙重空間意象的疊加,在漢語成語中屬于典型的複合修辭手法,與"志存高遠""鵬程萬裡"等表達存在語義關聯性。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此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蘇轼《策略五》中"聖人則不然,其始也,如孺子之戲于深淵;其終也,高飛遠舉,翔于千仞"的表述,通過鴻鹄意象展現突破局限的精神境界。

在實際應用中,該成語既可用于具象情境,如《警世通言》中"若待事敗,高飛遠舉,遲了"描述逃離險境;也可用于抽象語境,如現代文學作品中"青年當有高飛遠舉之志"的勵志表達。其近義詞包括"遠走高飛""鴻鹄之志",反義詞則有"坐井觀天""固步自封"等。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特别指出,此類四字格成語通過雙聲疊韻("飛"與"舉"的聲母呼應)強化了語言韻律,符合漢語修辭的美學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高飛遠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āo fēi yuǎn jǔ,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1. 字面意義
    指“飛得又高又遠”,字面描述鳥類或物體遠離原地的動作。
    出處:最早見于漢代劉向《說苑·尊賢》:“鴻鹄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以鴻鹄(天鵝)比喻遠大志向。

  2. 引申含義

    • 比喻前程遠大:常用于祝願或形容人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 比喻遠走他鄉或避世:如宋代文天祥《提刑節制司與安撫司平寇循環曆》中提到“寇高飛遠舉,無如之何”,指逃避追捕。

二、用法與例句

  1. 積極語境
    用于褒義時,強調奮發有為或成就非凡。例如:

    • 明代徐光啟《屯田疏》:“中多可用之材,而視此畏途,高飛遠舉。”
    • 宋代劉焘《轉調滿庭芳》:“告你高飛遠舉,前程事,永沒磨折。”
  2. 中性/消極語境
    可表示逃避現實或遠離是非,如元代劉壎《隱居通議》中“不能高飛遠舉,求避橫目之民”。


三、近義詞與語法


四、使用建議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漢典、國學大師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拯鳌阙白山黑水絆腳索剝床及膚抱冤被論人谶步逞怪赤鳳凰鸱鸮出牌賜慰颠末定風波定窯翻背凡號飛鷹奔犬廢逐粉身碎骨婦聯幹霍亂古稀黑耀石花帽軍虎蕩羊群胡母溷浸快滿擴胸器蠟燭厘補利辭厲妖明農密如目注涅石紐約[市]奴下憑身破頭爛額愆滞祈衈凄涼清涼宮器人熱食三君詩集傳壽衣鼠竄狼奔談星投行忘恩背義五罰污真閑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