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泮渙的意思、泮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泮渙的解釋

(1).融解;分散;渙散。《藝文類聚》卷三引 晉 王廙 《春可樂》:“春可樂兮,樂孟月之初陽,冰泮渙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剛。” 唐 盧照鄰 《釋疾文·粵若》:“鬱律崛岉兮,似 崑陵 之玉石;泮渙粲爛兮,象星漢之昭回。”《明史·劉宗周傳》:“發政施仁,收天下泮渙之人心。”

(2).自由放縱,無拘束。 南朝 梁元帝 《又答齊國雙馬書》:“泮渙而馳,可以及日;躊蹰而蹀,可以追風。” 明 馮惟敏 《一枝花·送賈封君約庵來遊上谷南還》套曲:“慶團圓,喜成就,傲盡朱門萬戶侯,泮渙優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泮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使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與字源

  1. 冰融離散

    “泮”本指冰解凍,《說文解字》釋“泮”為“散”;“渙”意為水流散,《說文》載“渙,流散也”。二字組合後,核心意象指冰凍消融、水流四散的狀态。

    典籍例證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鄭玄箋:“泮,散也。”

    《周易·渙卦》:“渙,離也。”孔穎達疏:“渙者,散釋之名。”


二、引申義

  1. 自由無拘

    由“消散”引申為無拘束、自在之意,強調精神或行為的解放狀态。

    典籍例證

    明代張居正《遊衡嶽記》:“倏而晴空朗徹,群峰泮渙。” (形容雲霧散開後山巒自在舒展之态)

  2. 分離消散

    用于描述事物解體、離散,含消逝不可聚之意。

    典籍例證

    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若守舊說,則精義終緻泮渙。” (指學術精義若固守陳規終将散失)


三、文學應用

該詞多出現于古詩文,承載自然意象與哲理隱喻: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冊,第220頁。

  2.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第3冊,第1786頁。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第1152頁。

  4.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35頁(泮)、第826頁(渙)。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文獻信息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泮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融解、分散、渙散
    指事物消融或群體狀态的松散,如《藝文類聚》引晉代王廙《春可樂》中“冰泮渙以微流”,描述冰雪融化;《明史》中“收天下泮渙之人心”則比喻凝聚渙散的人心。

  2. 自由放縱、無拘束
    引申為不受約束的狀态,如唐代盧照鄰《釋疾文》用“泮渙粲爛”形容星光散漫無拘的意象。

二、字詞結構

三、相關用法

四、綜合釋義

該詞兼具物理層面的“消融”與抽象層面的“放縱”,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例如“冰泮渙”強調融化,而“人心泮渙”則偏向精神或組織的渙散。

别人正在浏覽...

阿女寶冕包頭必勝鼻塌脣青持酒楚累初頭怵頭大冠擔愁到耳登幽州台歌點涴東繇逗笑兒獨根,獨根兒多幸恩俸兒女私情放養憤懑不平父親節憨大戶辯回席檢扣機服井椁精詣金奁金軀欄楯略盡冷字斂揪磷脂離奇古怪劉猛将軍屢舞馬兜鈴渺冥密不通風謀求賠累麒麟畫衾被清霁綦溪乳氣術家隨風逐浪襚禮孫金藤條徒居托之空言污淖纖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