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泮渙的意思、泮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泮渙的解釋

(1).融解;分散;渙散。《藝文類聚》卷三引 晉 王廙 《春可樂》:“春可樂兮,樂孟月之初陽,冰泮渙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剛。” 唐 盧照鄰 《釋疾文·粵若》:“鬱律崛岉兮,似 崑陵 之玉石;泮渙粲爛兮,象星漢之昭回。”《明史·劉宗周傳》:“發政施仁,收天下泮渙之人心。”

(2).自由放縱,無拘束。 南朝 梁元帝 《又答齊國雙馬書》:“泮渙而馳,可以及日;躊蹰而蹀,可以追風。” 明 馮惟敏 《一枝花·送賈封君約庵來遊上谷南還》套曲:“慶團圓,喜成就,傲盡朱門萬戶侯,泮渙優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泮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融解、分散、渙散
    指事物消融或群體狀态的松散,如《藝文類聚》引晉代王廙《春可樂》中“冰泮渙以微流”,描述冰雪融化;《明史》中“收天下泮渙之人心”則比喻凝聚渙散的人心。

  2. 自由放縱、無拘束
    引申為不受約束的狀态,如唐代盧照鄰《釋疾文》用“泮渙粲爛”形容星光散漫無拘的意象。

二、字詞結構

三、相關用法

四、綜合釋義

該詞兼具物理層面的“消融”與抽象層面的“放縱”,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例如“冰泮渙”強調融化,而“人心泮渙”則偏向精神或組織的渙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泮渙》的意思

《泮渙》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江河、湖泊水面遼闊廣袤而波濤洶湧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泮渙》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氵」和「韓」,讀音為pàn hùan。它的總筆畫數為13個。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泮渙》一詞的來源于《詩經·衛風》中的《泮水》篇。在古代繁體漢字中,「渙」的形狀略有不同,上部為「河」字的變體,下部則為「奂」字。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時會将「渙」寫作「渙」。

例句

1. 江水綿延無垠,泮渙萬頃。

2. 太湖泮渙,仿佛一片海洋。

組詞

1. 泮池(指宗廟中的祭祀水池)

2. 牮泊(指河流的灣曲處)

近義詞

1. 汪洋(形容江河湖泊寬闊)

2. 浩渺(形容水面廣闊遼遠)

反義詞

1. 寥寥(形容寂靜無波的狀态)

2. 平靜(形容水面沒有漣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