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 Yi] 商朝末年孤竹國君的兒子。他和弟弟叔齊,在周武王滅商以後,不願吃周朝的糧食,一同餓死在首陽山(現山西省永濟縣南)。後人稱頌他們能忠于故國
(1).相傳為 颛顼 之師。《山海經·海内經》:“ 伯夷父 生 西嶽 , 西嶽 生 先龍 , 先龍 是始生 氐羌 , 氐羌乞 姓。” 郭璞 注:“ 伯夷父 , 顓頊 師,今 氐羌 其苗裔也。”《呂氏春秋·尊師》:“ 帝顓頊 師 伯夷父 。” 陳奇猷 校釋:“《漢書·古今人表》作‘ 柏夷亮父 ’, 班固 自注雲:‘ 顓頊 師’。案,柏、伯通。 伯夷 其氏…… 亮 其名,‘父’則是男子之美稱也。”一說“亮”即“夷”字之誤,隸書‘夷’字或作‘夷’,與‘亮’形近。見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漢書》。
(2). 舜 的臣子, 齊太公 的祖先。《書·舜典》:“帝曰:‘咨!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 伯夷 。’” 孔 傳:“ 伯夷 ,臣名, 姜 姓。”《墨子·尚賢中》:“ 伯夷 降典,哲6*民維刑。”《文選·張衡<東京賦>》:“ 伯夷 起而相儀, 後夔 坐而為工。” 薛綜 注:“ 伯夷 , 唐 虞 時明禮儀之官也。”參閱《史記·五帝本紀》。
(3). 商 末 孤竹君 長子。《孟子·公孫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 《八義記·公孫赴義》:“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陽山 根底,萬古留傳作話兒。”詳“ 伯夷叔齊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伯夷漢語 快速查詢。
伯夷是中國古代曆史與神話中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物,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記載分層次理解:
一、曆史人物身份 伯夷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商末孤竹國君長子。他與弟弟叔齊因互讓君位離開故國,後因反對周武王伐纣,恥食周粟,最終餓死于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境内)。這一典故被孔子稱為"求仁得仁"(《論語·述而》),成為儒家忠貞氣節的象征。
二、神話傳說身份
三、其他文獻記載 在《舜典》中,伯夷被描述為舜帝時期掌管禮儀的重臣,後成為姜姓齊國的先祖。
名字含義解析 • "伯"為排行稱謂,指嫡長子或尊長 • "夷"本義為平坦,引申為平和、治理之意
需注意:不同文獻中的"伯夷"可能指向不同曆史時期的人物,學界對部分記載存在争議。建議參考《史記·伯夷列傳》等權威史料獲取更系統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