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海鳥鶢鶋。語本《莊子·至樂》:“昔有海鳥止於 魯 郊, 魯侯 禦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成玄英 疏:“昔有海鳥,名曰爰居,形容極大,頭高八尺,避風而至,止 魯 東郊。” 唐 駱賓王 《遠使海曲春夜多懷》詩:“未安胡蝶夢,遽切 魯 禽情。”
“魯禽”是一個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和典故背景來理解:
指不懂事理、無知無能的人。該詞由“魯”(魯莽、愚蠢)和“禽”(禽鳥)組成,比喻人像禽鳥一樣缺乏智慧,常用于批評愚昧行為。
源自《莊子·至樂》中的寓言:
海鳥“爰居”飛至魯國郊外,魯侯以祭祀禮儀款待(奏《九韶》、備太牢),結果海鳥因不適應而三日内死亡。莊子借此諷刺“以己養養鳥”的荒謬,強調順應自然的重要性。
此典故衍生出兩種引申義:
需根據語境區分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及唐代相關詩作。
《魯禽》是一個漢語詞彙,有兩個含義。
其一,以“魯禽”指代公雞。在中國文化中,公雞被視為吉祥的象征,常用于表達男子的英勇和威武。
其二,以“魯禽”指代山雞,也稱缙雲雞。山雞是一種野生的鳥類,外形似雞,生活在山區,肉質鮮美。
《魯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魯(魚部,16畫):鳥類的名稱,有多種含義。
禽(禽部,9畫):鳥類的總稱。
《魯禽》的來源與其含義有關。在古代,山雞的聲音被認為與讀音“魯”相似,因而稱為“魯禽”。
《魯禽》的繁體字為「魯禽」。
在古代,魯禽可以寫作「魯禽」,其中「魯」與現代寫法一樣,「禽」的寫法為「鳥」。
1. 那隻魯禽正在振翅高鳴,吸引了不少遊客的注目。
2. 他的威猛就如同一隻魯禽展翅欲飛。
鳴禽、喜禽、野禽、禽鳥、家禽等。
公雞、山雞、缙雲雞等。
鳥人、雛禽、啄木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