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違兵的意思、違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違兵的解釋

放下武器。《左傳·成公十七年》:“昔吾畜于 趙氏 , 孟姬 之讒,吾能違兵。” 杜預 注:“畜,養也。違,去也。 韓厥 少為 趙盾 所待養,及 孟姬 之亂, 晉 将讨 趙氏 ,而 厥 去其兵,示不與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違兵"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違"本義指背離,《說文解字》釋為"離也"(《漢語大詞典》第10卷,引申為違反、違背;"兵"原指兵器,《玉篇》載"械也"(《古代漢語詞典》,後擴展為軍事、戰争。

  2. 詞義推衍

    二字組合可形成雙重内涵:

    • 主動違抗:指拒絕參與軍事行動,如《三國志》注引"違兵拒命"的典故用法
    • 被動規避:表達對戰争的規避态度,如古語"違兵休戰"的和平主張
  3. 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策略讨論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被"反戰""罷兵"等詞彙替代。《現代漢語詞源考釋》将其歸入"軍事類曆史詞彙"(商務印書館。

  4. 辨析要點

    需與"違令""罷兵"等近義詞區分:前者強調主觀對抗性,後者側重客觀終止狀态。清代訓诂著作《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違兵必先有兵約"的施用前提(中華書局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違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違兵(拼音:wéi bīng)意為“放下武器”或“離開軍隊”。其中“違”可理解為“離開、去除”,“兵”指兵器或軍事力量。該詞多用于描述主動放棄武力或脫離軍事行動的情景。

出處與典故

  1. 《左傳·成公十七年》記載:“昔吾畜于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
    • 背景:晉國大夫韓厥因趙氏家族内亂(孟姬誣陷趙氏),選擇主動放下武器,表明不與趙氏同黨。
    • 杜預注:“違,去也”,即韓厥通過“違兵”表明立場,避免參與争鬥。

用法說明

建議進一步查閱《左傳》原文或權威古籍注釋以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阿驿闆襲賓主不見圭角才畯策動娼夫成王敗寇稱職村學究蹈涉鬥心隊正敦學分曉富健腹枵鼓駭國威橫刀痕印紅絲疔鴻威甲袋笳笛兼苞建畫賤伎家庭靜肅急章拘諸榘範開弓不放箭魁碩浪漫主義廉視燎熏林植離尊落網默符配亨被堅執銳剖晰青襫侵罔窮岩散隸繖幄三線沙湧勝任愉快深至侍晨隨事制宜索辨宿雨餐風陶融微身湘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