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異心;二心。《荀子·解蔽》:“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上怒,召 嘉 詣尚書,責問以相等前坐不盡忠,外附諸侯,操持兩心,倍人臣之義。”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時歌·秋歌》:“鏡中兩入髻,分明無兩心。”
(2).彼此之心;雙方的思想。 漢 焦贛 《易林·大過之小過》:“兩心相悅,共其柔筋。” 唐 白居易 《長恨歌》:“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再經 鄧九公 年高有德,出來作這個大媒,姑娘縱然不便一諾千金,一定是兩心相印。”
“兩心”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異心/二心
指不專一、不忠誠的态度。例如:
彼此之心
表示雙方共同的情感和思想。例如: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荀子》《漢紀》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兩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在某一方面持兩種心态或者有兩種心情。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來介紹這個詞語。
“兩心”這個詞由兩個簡體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兩”,拆分部首是“土”,總共有五個筆畫;第二個字是“心”,拆分部首是“豎心旁”,總共有四個筆畫。
“兩心”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一般認為它是源于民間的口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事情上猶豫不決,有兩種不同的心态。這個詞在現代漢語當中的使用非常廣泛。
“兩心”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兩心”,其中第一個字的拆分部首是“八”,第二個字的拆分部首是“心”,都是使用繁體字的常用部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與現代不同,繁體字的使用相對較多。所以“兩心”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兩心”,與現代的繁體字相同。
1. 她對這個選擇兩心了,不知道該選哪個。
2. 我對他的态度兩心,一方面欣賞他的才華,另一方面擔心他的脾氣。
兩全其美、心情、心态、心緒、兩難、心猿意馬
猶豫不決、彷徨、躊躇、疑心、無措
堅定、果斷、坦然、明确、決絕
别人正在浏覽...【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