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心的意思、兩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心的解釋

(1).異心;二心。《荀子·解蔽》:“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上怒,召 嘉 詣尚書,責問以相等前坐不盡忠,外附諸侯,操持兩心,倍人臣之義。”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時歌·秋歌》:“鏡中兩入髻,分明無兩心。”

(2).彼此之心;雙方的思想。 漢 焦贛 《易林·大過之小過》:“兩心相悅,共其柔筋。” 唐 白居易 《長恨歌》:“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再經 鄧九公 年高有德,出來作這個大媒,姑娘縱然不便一諾千金,一定是兩心相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心”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解析

“兩心”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闡釋:

一、基礎釋義

  1. 字面指代

    “兩心”指兩個獨立的心意或思想,強調個體間的差異性與共存性。例如《周易·系辭上》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反襯“兩心”即心意相悖的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

  2. 情感象征

    在文學語境中,“兩心”常隱喻愛情中的雙向情感聯結。如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隱含“兩心相印”的忠貞。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哲學與倫理延伸

  1. 辯證統一觀

    道家思想中,“兩心”可指陰陽二元對立統一的哲學概念。《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即揭示矛盾雙方的共生關系。

    來源: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商務印書館)

  2. 道德抉擇意象

    儒家典籍以“兩心”喻示道德困境,如《孟子·告子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暗含利義取舍時的内心矛盾。

    來源:《孟子譯注》(楊伯峻,中華書局)

三、文化符號與當代應用

  1. 傳統詩詞意象

    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以“靈犀”象征超越物理距離的“兩心相通”,成為經典愛情符號。

  2. 現代語義拓展

    當代語境中,“兩心”延伸至心理學(如認知 dissonance 理論)、管理學(團隊協作的共識構建)等領域,強調異質思想的調和。

結語

“兩心”一詞貫穿中國古代哲學、文學與倫理體系,其表層指“分歧”,深層則承載對和諧統一的追求。這一辯證思維至今仍深刻影響着漢語文化的表達邏輯與價值取向。

網絡擴展解釋

“兩心”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異心/二心
    指不專一、不忠誠的态度。例如:

    • 《荀子·解蔽》中提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強調聖人對道義的專一。
    • 南朝梁武帝詩句“鏡中兩入髻,分明無兩心”,以發髻對稱比喻心思一緻。
  2. 彼此之心
    表示雙方共同的情感和思想。例如:

    • 白居易《長恨歌》:“詞中有誓兩心知”,描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深情約定。
    • 現代用法如“兩心相結”,常用于形容戀人間的默契。

二、延伸用法

  1. 猶豫不決(成語)
    部分詞典将“兩心”解釋為“心思不專一,難以下定決心”,但此用法較罕見,可能與“二心”混淆。需注意:
    • “二心” 更側重“不忠”或“分心”(如“懷有二心”),而“兩心”在古籍中多指“異心”或“雙方心意”,并非直接等同。

三、使用建議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荀子》《漢紀》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疵包夥飙升寎月撥醅裳服馳煙都總獨腳虎多寵耳三漏反路奉攀封籤高韻跟聲革聽國維鴻醲烘箱回含或許谏工薦至籍禮金蘋果謹閱峻清距堙客懷寇擾螺亭馬店賣乖乖芒背齧岸奴産子飄飄然平作辟隱求是任氣軟聲聲位神幕市朝水渠書繕死氣松枝挂劍推卸枉曲帏蓋畏天憫人穩稱蝸旋幄帳無次詳殚協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