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n] 驚奇震愕
群臣驚愕。——《戰國策·燕策》
因驚愕而陷入的沉默
亦作“ 驚鄂 ”。吃驚而發愣;非常震驚。《戰國策·燕策三》:“ 荊軻 逐 秦王 , 秦王 環柱而走,羣臣驚愕。”《漢書·霍光傳》:“羣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 顔師古 注:“凡言鄂者,皆謂阻礙不依順也,後字作愕,其義亦同。” 唐 韋元甫 《木蘭歌》:“今者見 木蘭 ,言聲雖是顔貌殊,驚愕不敢前,歎息徒嘻籲。” 明 方孝孺 《尚志齋記》:“吾嘗試于衆曰:‘ 周公 、 孔子 與吾同也,可取而師也; 顔子 、 孟子 與吾同也,可取而友也。’衆若駭然,而驚愕然,而相顧悱然,笑予,以為狂。” 葉紫 《山村一夜》:“那孩子聽了我這話,突然地驚愕得張開了他的嘴巴和眼睛,說不出話來了。”
“驚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g’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用例或詳細文獻,可參考《戰國策》《漢書》等古籍原文。
驚愕是一個詞語,用來形容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或情況所震驚和吓到。它可以指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人的表情和狀态。以下将詳細介紹驚愕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驚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目字旁和心字旁。目字旁表示與目有關的事物,心字旁則表示與心靈和情感相關的事物。驚的拼音是"jīng",它由9畫組成;愕的拼音是"è",它由12畫組成。
驚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在古漢語中,驚意味着被突然且意外的事件驚吓,愕則表示吓得突然發呆,無法反應。這兩個詞合并在一起形成了"驚愕"這個詞語。繁體字中的"驚愕"為"驚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驚愕"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基本的意義和含義沒有改變。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但整體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幾個使用"驚愕"的例句:
1. 當她聽到這個消息時,她的表情驚愕無比。
2. 我被突然響起的槍聲驚愕住了。
3. 他的言論讓所有人都感到驚愕。
以下是一些與"驚愕"相關的詞彙:
組詞:驚訝、驚異、驚奇、驚呆、驚駭。
近義詞:驚訝、驚異。
反義詞:平靜、安詳。
希望以上的回答滿足您對"驚愕"這個詞的理解和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