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五更的意思、起五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五更的解釋

起得很早;早起。《水浒傳》第二一回:“ 閻婆 聽得腳步響,便在牀上説道:‘押司且睡歇,等天明去。沒來由起五更做甚麼?’” 孫犁 《風雲初記》二七:“這是宣傳工作。買一個回去,大年三十兒起五更,挂在門口,出來進去的人全能受教育,不比買别的有意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起五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起得很早或淩晨起床的行為。傳統計時中,一夜分為五更,“五更”對應寅時(淩晨3點至5點),此時天色将明,雞鳴報曉,人們開始從睡眠中蘇醒。


二、文化内涵

  1. 年俗象征
    在傳統春節習俗中,“起五更”特指新年第一天的淩晨活動。年夜飯象征辭舊,而五更時分的飯食則代表迎新,因此民間常将過年稱為“起五更”。

  2. 時間與勞作
    俗語“起五更,睡半夜”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勤勞的生活方式,形容為生計早出晚歸的辛苦狀态。


補充說明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五更的詳細時段劃分,可參考、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起五更》的意思

《起五更》是一種成語,意味着在夜裡的第五個更鳴時起床,指的是非常早起的行為。它形容人們勤奮、節約時間、追求成功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起五更》的拆分部首是「龍」和「口」,分别代表着兩個部分的意思。其中,「龍」表示五,「口」表示更(古代指日夜交替的時辰)。

根據漢字的結構,可以得出《起五更》的筆畫序列為:九畫。

來源和繁體字

《起五更》一詞最早見于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如唐代李白的《月下獨酌》中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故國不堪回首月望,故人長絕風雨聲。——起五更飛晚天接,上窮碧落下黃泉。

在繁體字中,「五」和「更」的寫法略有不同。「五」寫作「伍」,「更」寫作「更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五」這個字的寫法是「戈+一」,表示手持戈矛的人;「更」這個字的寫法是「元+力」,表示給予力量或更換。

例句

1.小明每天起五更,專注于學習。

2.為了追求目标,她每天都起五更冥想。

3.他起五更鍛煉身體,始終保持健康。

組詞

起床、五點、更早、廢寝忘食。

近義詞

早起、破曉、砭晨。

反義詞

睡懶覺、賴床、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