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叔的意思、方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叔的解釋

周宣王 時賢臣。《詩·小雅·采芑》:“顯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蠻荊 來威。” 鄭玄 箋:“ 方叔 先與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蠻荊 ,皆使來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鎮衛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矣。”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緝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叔"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專有名詞,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曆史人物稱謂 指周宣王時期的賢臣方叔。《詩經·小雅·采芑》記載:"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描述其輔佐周宣王中興周室、平定四夷的功績(來源:《詩經譯注》,中華書局)。《後漢書·輿服志》注引《毛詩》鄭玄箋稱其為"卿士",位列三公(來源:《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姓氏與尊稱組合 作為複合稱謂時,"方"為姓氏,"叔"表行第稱謂。漢代《風俗通義》載:"方氏,周大夫方叔之後",表明該姓氏源自周代官職(來源:《中國姓氏大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在宗法制度中,"叔"指兄弟排行第三者,後演變為對男性長者的尊稱。

三、文學象征符號 在古典文學中常作為能臣典範。南宋陳亮《酌古論》雲:"方叔、召虎,宣王之所以中興也",喻指匡扶社稷的棟梁之材(來源:《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複旦大學出版社)。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則以"方叔之老"借喻德高望重的輔政老臣(來源:《船山全書》,嶽麓書社)。

四、禮制器物代稱 《周禮·考工記》鄭玄注提及"方叔"為古代禮器"簠"的别稱,屬祭祀用青銅食器,形制長方有蓋(來源:《三禮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此說可見于清代阮元《積古齋鐘鼎彜器款識》對商周青銅器的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信息,“方叔”一詞的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身份與時代

方叔是西周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8年-前782年)的卿士,為周室中興的核心功臣。他活躍于西周晚期,通過軍事征伐穩定邊疆,幫助衰落的王朝恢複威望。

二、主要功績

  1. 軍事成就

    • 南征荊楚:率兵車三千輛讨伐楚國,迫使其臣服,《詩經·小雅·采芑》記載此戰“克壯其猷”(謀略宏偉)。
    • 北伐玁狁(北方遊牧民族):擊退侵擾,保衛中原安定。
    • 平定淮夷叛亂:鞏固周王朝對東南方的統治。
      (來源:)
  2. 曆史評價
    被稱為“元老”,與召虎(召穆公)并稱“方召”,成為後世名将賢臣的典範。《詩經》多次贊其“顯允方叔”(顯赫而誠信),三國曹植在《求自試表》中也将其作為忠臣代表。(來源:)

三、封賞與後世影響

周宣王賜其食邑于洛邑(今河南洛陽),部分方氏宗譜尊其為始祖。成語“望隆方叔”即源于其聲譽,用于恭賀他人名望崇高。(來源:)

四、其他釋義

“方叔”亦為罕見複姓,源自春秋鼓國君主後裔(如漢代方叔無咎),但此姓氏與現代關聯較弱。(來源:,注:該網頁權威性較低,僅作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史記》等古籍,或參考姓氏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倒辦公室寶瑞跋印冰窖波水襜車乘間抵隙赤溜出律淳行道氅大權旁落丁未東洋大海法蠡發用福建子夫牌閤門顧客盈門豪俠鶴口黃門鼓吹彙流環簡散亟疾苛察棘徑繼母絕句苦僞拉郎配冷格量劑曆剌六辔蝼蚓排叉兒畔道疲頑牽染硗硗清漢窮绔生産品石埭壽華收孥曙暮輝死身分所拟陶徑剃面銅鲸童粱宛渠文制夏蟲疑冰鮮肥纖缛西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