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録公的意思、録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録公的解釋

(1).錄尚書事的敬稱。《南齊書·海陵王紀》:“ 宣城王 輔政,帝起居皆諮而後行。思食蒸魚菜,太官令答無録公命,竟不與。”《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并録尚書事” 元 胡三省 注:“ 光武 不任三公,事歸臺閣,惟録尚書事者權任稍重,自是迄于 齊 梁 ,謂之録公。”

(2). 宋 代南方稱押司錄事。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一:“ 彭 獻詩謝之曰:……‘令尹聲聲言有過,録公口口道無災。思量也解開東閣,留取頭蹄待秀才。’南方謂押司録事為‘録公’,覽者無不絶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録公”是古代職官稱謂,包含兩個主要釋義,其具體含義及使用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錄尚書事的敬稱
    這一用法源于南北朝時期,指代掌管尚書省事務的高級官員。例如,《南齊書·海陵王紀》記載,海陵王需通過“録公”批準才能獲得飲食,可見其職權之重。宋代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亦提及此職為“總領政務”的核心角色。

  2. 宋代南方對押司錄事的稱呼
    押司錄事是地方官府中負責文書、刑獄的低級官吏。宋代南方民間習慣以“録公”代稱此類職務,多見于地方文獻或職官志記載。


二、延伸說明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南齊書·海陵王紀》或宋代職官制度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録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記錄”,也可指記錄公務的文件或冊子。它由“錄”和“公”兩個漢字組成,分别表示“記下、記錄”和“公事、政務”。

下面分别介紹“錄”和“公”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

1. “錄”的部首是“彐”,總共有9畫。它的繁體字是“録”,由“金”和“彐”組成。

2. “公”的部首是“八”,總共有4畫。

《録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發音有時存在差異。而《録公》這個詞是繁體字,更接近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有所不同的。《録公》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是“錄”和“公”分别是“彔”和“㐅”。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

以下是一些例句使用《録公》這個詞:

1. 他經常用筆和紙《録公》一些重要的事項。

2. 那位秘書負責将會議的讨論内容進行《録公》。

《録公》這個詞可以進行組詞,例如:“記錄員”、“記錄本”等。與之近義的詞有“記載”、“紀錄”等。反義詞則可以是“遺忘”、“忘記”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