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朝見之禮。《漢書·王莽傳下》:“其封 林 為 建德侯 , 逡 為 封德侯 ,位皆特進,見禮如三公。” 顔師古 注:“朝見之禮。”
(2).泛指見面行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 蘇師父 來了,孩兒見禮。” 徐興業 《金瓯缺》第二章:“﹝ 趙隆 ﹞接着就把女兒喚來與公爹見禮。”
(3).受到禮遇。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劉勝》:“ 劉勝 位故大夫,見禮上賓,俯伏甚於鱉蝟,冷澁比如寒蜒,無能往來,此罪人也。”《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九年》:“見禮上賓。” 胡三省 注:“見禮上賓,謂郡守接遇之也。”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 吳道子 訪僧,不見禮,遂于壁上畫一驢。其僧房器用無不踏踐。僧知 道子 所為,謝之,乃塗去。”
“見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朝見之禮
指古代臣子朝見君主或下屬拜見上級的禮儀。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見禮如三公”,強調等級制度下的特定禮儀規範。
見面行禮
泛指日常見面時的禮節性動作,如作揖、鞠躬、握手等。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與他人“互相厮認過,各歸坐”後見禮,體現傳統社交規範。
受到禮遇
指被他人以禮相待或得到尊重。如漢代應劭《風俗通》提到“見禮上賓”,描述人物在社交中的受重視程度。
總結來看,“見禮”既涵蓋具體動作(如行禮),也包含抽象意義(如受尊重),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内涵。
見禮是指當人們相互見面時表達敬意、問候或感謝的行為,通常通過贈送禮物、鞠躬或打拱等方式完成。這是一種日常禮儀常見的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
見禮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見”部是左右結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視覺有關的事物;“禮”部是上下結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禮儀和禮貌有關的事物。根據字典查詢,見禮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見禮一詞源于古漢語,早在古代就有這個詞的使用。在繁體字中,見禮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見禮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見可寫作「見」,禮可寫作「禮」,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幾個關于見禮的例句:
1. 他見到長輩時總是很恭敬地見禮。
2. 在中國文化中,見禮是表示尊重的重要方式之一。
3. 在我們的婚禮上,親朋好友紛紛前來見禮,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幸福。
與見禮相關的組詞有:舉禮、賀禮、贈禮等。
與見禮近義的詞語有:問候、緻意、拜訪。
與見禮反義的詞語有:無禮、冷落、怠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