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吏的意思、司吏的詳細解釋
司吏的解釋
負責辦理文書的小吏。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老夫上任三個日頭,今日陞廳,坐起早衙,怎生不見掌案當該司吏。”
詞語分解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司吏是元代地方官府中負責文書、刑名等具體事務的基層吏員名稱,屬于官府行政運作中的重要執行者。其核心含義與職責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詞義與職責範圍
“司”取“主管、執掌”之義,“吏”指處理具體公務的人員。“司吏”即掌管文書案牍、協助長官處理日常政務的吏職。在元代路、府、州、縣等官府機構中,司吏主要負責:
- 文書起草與歸檔:記錄官府往來公文,整理刑名案卷;
- 戶籍錢糧管理:協助登記戶籍、征收賦稅、核對賬目;
- 司法輔助:筆錄供詞、保管卷宗、傳達訴訟程式;
- 日常行政事務:執行長官指令,維持官府日常運轉。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70頁“司吏”詞條,釋義為“舊時官府中負責文書的小吏”。
二、曆史制度背景與社會地位
司吏是元代吏制中的固定職位,多由地方選拔或世襲充任。其身份介于官與民之間:
- 職級定位:屬“流外吏員”,無正式品級,但可經考核升遷為低級官員;
- 社會影響:雖地位低于官員,但因熟悉律例與地方事務,實際掌握基層行政實權;
- 制度沿革:元代在路總管府設司吏10-20名,府、州、縣依規模遞減,明清時職能漸被“書吏”“典吏”等取代。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司吏”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詳述其職級設置與職能演變。
三、詞源發展與文獻例證
“司吏”一詞初見于元代典章,後成為吏職泛稱:
- 語源考據:由“司”(掌管)與“吏”(小官)複合構成,突顯其事務性職能;
- 文獻用例:
- 《元典章·吏部》:“各路司吏,須識字通文理者充。”
- 明代《醒世恒言》:“衙門司吏,多是利徒,何況獄卒?”
來源:《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司吏”詞條引元明文獻用例,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蔡美彪等. 《中國曆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 白維國. 《近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司吏”是古代官衙中負責文書處理的小吏,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司吏”由“司”(掌管、主管)和“吏”(低級官吏)組合而成,指官府中負責辦理文書、執行公務的低級職員。主要職責包括起草公文、整理檔案、協助上級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等。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 職能定位
屬于基層行政人員,常見于宋元時期地方官府,如元代孟漢卿雜劇《魔合羅》中提到“掌案當該司吏”,反映其負責案件文書管理。
- 社會地位
雖無品級,但作為官府運作的重要執行者,承擔維護行政秩序的責任。
三、相關延伸
- 近義詞:胥吏、書吏、刀筆吏(均指處理文書的小官)。
- 現代對應:可類比基層文員或檔案管理員,但古代司吏兼具部分司法輔助職能。
四、權威文獻佐證
漢典、滬江詞典等均将其定義為“辦理文書的小吏”,且引用元代文獻印證曆史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挨晩昂激寶葉焙茶卑身鞞革冰排子不可造次長活螭龍重九垂頭搨翼徂殁瘩背點辱東山再起蹲循豐采風法烽火夫主歌場歌妓更闌觀音蓮回憶錄琥珀糖槚茶家姑蹇滻緘唇皛溔精準緊着抉奧闡幽靠牌子哭嫁髡毛蠻獠莫桑比克港木丸凝旒虔懇丘索人物汝窰閃閃藏藏沈銷疏介暑來寒往順旨送佛松煤倠丑王鐵鎗惟利是營畏閃纖骊遐俗霞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