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屍的意思、賓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屍的解釋

周 代貴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為了酬謝屍(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的辛勞,設酒食請屍來吃,叫做賓屍。一說為祭祀名,指卿大夫于祭祀的次日再祭。《詩·周頌·絲衣序》:“《絲衣》,繹、賓屍也。” 鄭玄 箋:“繹,又祭也。天子諸侯曰繹,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賓屍,與祭同日。” 孔穎達 疏:“謂 周公 、 成王 太平之時,祭宗廟之明日,又設祭事以尋繹昨日之祭,謂之為繹,以賓事所祭之屍,行之得禮。” 清 方苞 《又書<清廟詩>後》:“至 周 則前期蔔日,蔔屍,散齋七日,緻齋三日,使日祭一廟祭之,明日繹而賓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賓屍”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細微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周代貴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設酒食款待“屍”(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以酬謝其辛勞的儀式。這一活動體現了古代祭祀禮儀的延續性和對“屍”的尊重。

  2. 詳細解釋

    • 祭祀流程:主祭者在正祭後次日再次舉行儀式,稱為“繹祭”(天子諸侯稱“繹”,卿大夫稱“賓屍”)。
    • 身份差異:根據鄭玄的注解,天子、諸侯的繹祭在次日進行,而卿大夫的“賓屍”可能與正祭同日完成。
    • “屍”的角色:由活人扮演祖先接受祭祀,象征祖先靈魂的寄托。
  3. 不同說法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賓客離去後的冷清場景”,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誤用或引申。

  4. 字義溯源

    • “賓”指賓客,“屍”在祭祀中專指受祭者,非現代“屍體”之意。
    • 該詞反映了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倫理觀念,強調對祖先的持續敬奉。

權威文獻中“賓屍”特指周代祭祀禮儀,需與後世可能的引申義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周頌·絲衣》及相關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賓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接待客人的人”或者“招待賓客的仆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宀字頭)和屍。宀表示房屋的意思,屍表示人體。這個詞的筆畫數目為9筆。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說文解字》和其他古代字典中都有對這個詞的引用。 賓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存在一些變化。賓屍的古代寫法為「賓屍」,其中的屍部分是更加明顯的人形,并且呈現出一種躺卧的形态。 下面是一個例句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賓屍這個詞語的用法:酒樓中的賓屍熱情周到地迎接光臨的客人。 與賓屍相關的組詞可以是賓客、接待、招待、熱情、周到等等。這些詞語都與招待和接待來賓有關。 近義詞方面,我們可以使用招待、接待來代替賓屍。反義詞方面,可能沒有單一的反義詞與賓屍相對應,但可以使用一些與不接待、不招待客人有關的詞語來表達相反的含義。 希望這些簡單的解釋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