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不動的意思、如如不動的詳細解釋
如如不動的解釋
如如:佛家語,常在的意思。事物常在,沒有什麼變化。
詞語分解
- 如如的解釋 .佛教語。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如,理的異名。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三:“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網絡擴展解釋
“如如不動”是一個源自佛教的成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指事物常在、沒有變化的狀态,出自《金剛經》中的“不敢于相,如如不動”。
- 佛家解讀:佛經中“如如”為“法性之理體”,即萬物本質平等、不二,修行者需安住本心,不受外界幹擾,達到“常在”的境界。
二、深層哲學内涵
- 心境穩定:強調内心不被外界環境動搖,如湍流中的岩石般保持安定。
- 超越分别:需放下執着與妄念,以“本來如此”的态度看待事物,類似“知行合一”的至簡之道。
- 動态和諧:并非完全靜止,而是順應變化,在“動”中保持相對平衡,實現與世界的和諧。
三、修行與實踐
佛教修行中,通過覺察和冥想培養這種心境,例如:
- 觀想自身如透明體,讓外界因素“穿過”而不滞留。
- 以“反作用力”比喻:面對外界沖擊時,以智慧化解而非對抗。
四、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常被用來形容沉穩、堅定的性格或處世态度,例如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或堅守原則不為誘惑所動。
該詞融合了佛理與哲學智慧,既指客觀事物的恒常性,更強調主觀心性的超然與安定。
網絡擴展解釋二
《如如不動》的意思
《如如不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心境平靜,心如止水,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安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如如不動》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14。
來源
《如如不動》源自于《莊子·齊物論》。全句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而弗居。自得之毀。物非物,事無事。苟琢其病,無疵其身。既無疵其身,而後盡其性。既盡其性,而後可定。心苟定而神葆。而神葆者,豁然貫通,于無窮處入無窮也。”其中的“心苟定而神葆”,意指心境平靜,感受到的神靈能夠達到貫通無窮的境界。
繁體寫法
《如如不動》是該成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如如不動》的寫法與現代相近,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他無論面對任何困境都能夠保持如如不動的心态。
組詞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心如止水、不動如山、如履薄冰
近義詞
心境平靜、心氣不動、甯靜自若
反義詞
心神不甯、動蕩不安、憂心忡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