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禍害,災難。《左傳·襄公三十年》:“國之禍難,誰知所敝。”《韓非子·奸劫弑臣》:“夫 豫讓 為 智伯 臣也,上不能説人主使之明法術度數之理,以避禍難之患,下不能領禦其衆,以安其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上遂納 琚 之謀,戡定禍難。”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禍難之興,未見其涯,不可不慎。”
“禍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禍害,災難”,通常指代嚴重的災禍或不幸事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成語,可參考《左傳》《韓非子》等文獻。
禍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不幸的災難或困難。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示”和“難”,其中“示”是指示旁,表示與宗教相關的意思,而“難”則是意味着困難或者不幸的意思。
禍難的筆畫數是11畫,包括了橫、豎、撇、捺、點、折等基本筆畫。
該詞的來源幾乎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在古代文獻《周禮》中曾提到“福禍之心,人之所切”這一語句,意思是福患之事關乎人心。因此,禍難一詞的含義可以理解為不幸或災難與人心息息相關。
在繁體字中,禍難兩個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禍字的舊體版本将示和難合為一體,可以表示人在災難中所表現出的情緒和态度。而難字的舊體版本則稍有區别,示的位置在上方,難位于下方。
以下是一些關于禍難的例句:
1. 這次洪水給這個小村莊帶來了無盡的禍難。
2. 他一生經曆了許多禍難,但從未放棄。
組詞:不幸、困難、災難、禍患、災難性
近義詞:災禍、苦難、厄運
反義詞:福祉、幸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