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稻的意思、半夏稻的詳細解釋
半夏稻的解釋
稻子的品種名。《初學記》卷二七引 漢 蔡邕 《月令》:“十月穫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 唐 陸龜蒙 《幽居賦》:“復有稻名半夏,藥號恒春。”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半夏稻”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比喻意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一、基本定義
半夏稻是古代稻子的一個品種名稱,特指在農曆九月成熟的早熟稻種,比常規十月收獲的稻谷提前成熟。其名稱來源于稻谷成熟時間與“半夏”植物的生長周期相關——半夏(一種藥用植物)通常在夏季中期枯萎,而此稻種恰在此時成熟,形成時間關聯。
二、文獻記載
漢代蔡邕《月令》記載:“十月獲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唐代陸龜蒙《幽居賦》亦提到“複有稻名半夏,藥號恒春”。說明該品種在古代農事中具有明确記載。
三、比喻延伸
因半夏稻未在常規時節成熟,後被引申為事物未達最佳狀态的象征,例如:
- 形容才華、計劃等尚未充分發展;
- 隱喻時機不成熟或結果不完美。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半夏”的其他含義區分:
- 藥用植物:半夏為有毒草本,可入藥(與稻種無直接關聯);
- 時間概念:偶指農曆五月(仲夏),如魯迅《半夏小集》。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種植或文獻細節,可查閱《初學記》《月令》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夏稻》這個詞的意思是“半夏和稻谷”,通常用來形容稻田中半夏草茂盛的景象。該詞拆分部首為“半(bàn)”和“夏(xià)”,筆畫分别為“半”(3畫)和“夏”(11畫)。《半夏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一篇《秋有三月》。
繁體字中,半夏表示為「半夏」,稻字為「稻」。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半夏稻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筆畫的順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古代寫法中可能先寫“稻”,再寫“半夏”,而現代寫法則是先寫“半夏”,再寫“稻”。
以下是一個關于《半夏稻》的例句:“稻穗隨風搖曳,半夏郁郁蔥蔥。”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稻田中稻谷搖曳生姿、半夏草蔥茂茂盛的景象。
一些與《半夏稻》相關的組詞有:“稻田”、“半夏草”、“豐收”等。近義詞可以是“稻葉婆婆”、“綠油油的稻谷”等。而反義詞可能包括“荒地”、“枯稻田”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