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夏稻的意思、半夏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夏稻的解釋

稻子的品種名。《初學記》卷二七引 漢 蔡邕 《月令》:“十月穫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 唐 陸龜蒙 《幽居賦》:“復有稻名半夏,藥號恒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半夏稻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特殊稻作品種,其名稱源于農時特征。《齊民要術》記載:“半夏稻,五月種,十月熟”,指其播種期在農曆五月(對應夏季中期),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半夏”時節相吻合。該品種屬于中稻類型,生長期約120天,具有適應溫濕氣候的特性。

從植物學分類看,半夏稻屬于粳稻亞種,《中國農書考釋》将其歸為長江流域傳統稻作品系。其植株高度約90-110厘米,谷粒呈橢圓形,米質介于籼粳之間。明代《天工開物》特别提及該品種在江淮地區的廣泛栽培,其抗倒伏性優于普通早稻。

該名稱最早見于漢代《氾勝之書》,魏晉時期農書詳細記錄了其栽培技術要點:需在麥收後整地,配合施用草木灰作基肥,灌溉采用“淺—深—淺”的三段控水法。唐代《四時纂要》補充記載其病蟲害防治采用草木灰拌種的生物防蟲技術。

現代農史研究顯示,半夏稻在宋元時期逐漸被生育期更短的占城稻替代,但其基因仍存在于部分地方稻種中。2018年江蘇省農科院通過基因比對,在太湖流域現存農家品種裡發現了含有15%半夏稻基因成分的稻種。

網絡擴展解釋

“半夏稻”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比喻意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一、基本定義

半夏稻是古代稻子的一個品種名稱,特指在農曆九月成熟的早熟稻種,比常規十月收獲的稻谷提前成熟。其名稱來源于稻谷成熟時間與“半夏”植物的生長周期相關——半夏(一種藥用植物)通常在夏季中期枯萎,而此稻種恰在此時成熟,形成時間關聯。

二、文獻記載

漢代蔡邕《月令》記載:“十月獲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唐代陸龜蒙《幽居賦》亦提到“複有稻名半夏,藥號恒春”。說明該品種在古代農事中具有明确記載。

三、比喻延伸

因半夏稻未在常規時節成熟,後被引申為事物未達最佳狀态的象征,例如: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半夏”的其他含義區分:

  1. 藥用植物:半夏為有毒草本,可入藥(與稻種無直接關聯);
  2. 時間概念:偶指農曆五月(仲夏),如魯迅《半夏小集》。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種植或文獻細節,可查閱《初學記》《月令》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闇默安息百慝八恺棒喝主義半月刊報失别儀秉統不即恻惐婵連弛絕春筍打參大命将泛賧佛大豬蹄子鼎路丁折訛語影帶犯錯誤風雲際會父兄供料苟媮故官規隨古器害饑化誨黃閣互惠降情牋修雞雛擊排冒沒舅嫂舉火魁甲樂不思蜀烈火真金菱絲旅次木閣牆面巧籍清江使者圈子山吟澤唱蛇醫母睡佛叔夜胎蚌恬脆恬和體育運動榮譽獎章頑兇霧霈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