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伏的意思、收伏的詳細解釋
收伏的解釋
(1).使敵人投降屈服。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三折:“﹝他﹞建奇功收伏了 西夏 。”《水浒傳》第八三回:“以臣愚見,正好差 宋江 等全夥良将,部領所屬軍将人馬,直抵本境,收伏 遼 賊。”《四遊記·湘子設筵和好》:“ 鐘離 已自收伏 洞賓 ,今皆回矣。”
(2).降伏,制服。《紅樓夢》第五五回:“他又不是這裡頭的貨,縱收伏了他,也不中用。” 黃谷柳 《蝦球傳·黃埔登陸》:“﹝ 鳄魚頭 ﹞認為她是一個可用之材,決心把她收伏。”
詞語分解
- 收的解釋 收 ō 接到,接受:收發。收信。收支。收訖。收益。 藏或放置妥當:這是重要東西,要收好了。 割斷成熟的農作物:收割。收成。麥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攏:收容。收理。收集。 結束:收尾。收煞。收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網絡擴展解釋
“收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征服、制服,常用于描述通過某種手段使對方屈服或順從。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解釋
-
字義構成
- 收:指聚集、控制(如“收拾”“收集”),引申為掌控或獲得主動權。
- 伏:意為屈服、隱藏(如“降伏”“埋伏”),強調使對方處于被控制狀态。
- 組合後表示通過策略或力量使對方歸順。
-
核心定義
- 使敵人投降屈服(如軍事征服);
- 降伏、制服(如馴服野獸或克服困難)。
使用場景
- 戰争與對抗:如《水浒傳》中“收伏遼賊”,《三國演義》中平定南蠻的記載。
- 文學與神話:如《西遊記》中天兵天将“收伏”孫悟空,《紅樓夢》中管理下屬的比喻。
- 現代引申:可比喻解決難題或掌控複雜局面(如“收伏人心”)。
相關注意
- 異體字與變體:部分文獻将“收伏”與“收服”混用,但嚴格來說,“收伏”更強調武力或強制手段。
- 語境差異:古代多用于軍事或神話,現代則擴展至抽象領域的掌控(如情感、管理)。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究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古典名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收伏的意思
收伏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控制、制服或使服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收伏的部首是手,由“收”和“伏”兩個部分組成。
“收”字的筆畫數為6,部首為手,意為接受、聚集。
“伏”字的筆畫數為6,部首為人,意為屈服、服從。
來源
收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保給命》中,意指控制一種動物使其服從。
繁體
收伏的繁體字為「收伏」,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收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終于收伏了那匹野馬。
2. 他運用巧妙的方法收伏了一夥頑固的罪犯。
組詞
收服、收降、收押。
近義詞
制服、馴服、制衡。
反義詞
釋放、解脫、松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