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政的意思、下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政的解釋

[bad policy;unwise decision] 下策

下政攻城。——《孫子·謀攻》

詳細解釋

古代稱縣一級的官長。《國語·齊語》:“是故正之政聽屬,牧政聽縣,下政聽鄉。” 韋昭 注:“下政,縣帥也。聽鄉帥之治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下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作為“下策”使用

指不夠明智的決策或策略,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某政策的否定評價。例如《孫子·謀攻》中提到“下政攻城”,強調強攻城池是低效的軍事策略。

二、古代官職名稱

特指縣一級的地方行政長官,最早見于《國語·齊語》:“下政聽鄉”,韋昭注解為“縣帥”,即負責管理縣級政務的官員。

補充說明

  1. 詞源結構:“下”表示等級低,“政”指政務,組合後體現職位層級或策略優劣。
  2. 現代適用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

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曆代注疏,可參考《國語》《孫子》等文獻,或查看上述标注的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政是什麼意思

《下政》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下放政權,将中央政府的權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或其他組織。這一概念在政治和行政管理中非常重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政》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一是“一”字旁,表示漢字的發音“zhī”;二是“行”字旁,表示漢字的意義“xíng”。

根據漢字筆畫順序,拆分部首後,該詞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下政》這個詞源于漢語,起初是指政權的下放。繁體字形狀與簡體字相似,隻是書寫風格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漢字《下政》的“下”字形狀與現代相同,而“政”字的形狀較為特殊,上部有“很”字旁,下部則為“攵”字旁。這種古代寫法已經不再常見,現代通用的寫法為“正”字下加“一”字旁。

例句

1. 考慮到地方的實際情況,中央政府決定下政,使得地方能夠更好地負責基層治理。

2. 老百姓普遍認為,下政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貼近民生。

組詞

下政可以組成其他詞語:

1. 下放:指政權或行政權力由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

2. 下課:指教師結束課程,學生暫時獲得休息的時間。

3. 下台:指政府或領導人辭去職務。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下政相關的近義詞包括下放、分權。反義詞則是中央集權、上政,指的是政權或權力由中央政府集中掌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