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列女传》:“ 梁鸿 妻 孟光 ,荆釵布裙。”《初学记》卷十引 南朝 宋 虞通之 《为江敩让尚公主表》:“如臣素流,家贫业寡,年近将冠,皆已有室,荆釵布裙,足得成礼。”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带,雅况或比於 侨 吴 ;荆釵布裙,高义每符於 梁 孟 。”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又不闻田家归,日埽春蚕宵织布,催租县吏夜打门,荆釵布裙夫短袴。”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於荆釵布裙也。”
荆钗布裙
一、基本释义
“荆钗布裙”指以荆枝为发钗、粗布为裙,形容女子服饰朴素简朴。该成语多用于赞颂女性不慕奢华、勤俭持家的品德,亦代指贫寒之家的妇女。
二、词义解析
构词分解
二者结合,凸显清贫生活中女性的质朴形象。
文化内涵
该词承载传统儒家对女性“德重于容”的价值观。如《列女传》载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夫妻隐居耕读,成为贤德典范。后世文学中,常用此语褒扬女性淡泊物欲、坚守本心的品格。
三、历史源流
最早见于东汉《太平御览》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后《初学记》亦载:“后汉梁鸿妻戴荆钗,著布裙。”
唐宋诗词中渐成固定意象。如李山甫《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以“荆钗”暗喻寒门女子的坚贞。
四、现代应用
除形容衣着朴素外,亦延伸为:
常见于文学作品、人物评述及家风训导,如:“母亲一生荆钗布裙,却培育出三位博士。”
权威参考来源
“荆钗布裙”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妇女朴素节俭的装束,尤其指贫寒女子的穿着。以下是详细解释:
“荆钗”指用荆条(一种灌木枝条)制成的发钗,“布裙”即粗布制成的裙子。该成语字面指用简陋材料制作的服饰,引申为女性衣着朴实无华,不尚奢华,常与清贫生活状态相关联。
该成语不仅描述服饰,更被赋予道德寓意,常用来赞颂女性勤俭持家、不慕虚荣的品质,如孟光与梁鸿“举案齐眉”的典故,成为古代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或更多近义词,可参考《列女传》《清波杂志》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进一步扩展学习。
白茎剥皮实草八座悖谬碧水柴槱诚士筹饷船夫初生之犊赐札催讨摧志屈道东牀娇客怪咤诃罗陁国闳妙会能呼噏检畏交际明星浇沃嗟丘吉康即令记录片金风送爽惊秋尽下亢阳孔雀花宽明苦身焦思乐陶陶买纳门师鸣桴撚弄年壮气锐凭轼恰当钳盖倾沦让话慑惮生庚八字神上使深邃势霎四铺子着地松柏后凋太皇棠梂子梯级橦花相侔香囊小冯君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