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嘗的意思、享嘗的詳細解釋
享嘗的解釋
四時的祭祀。《禮記·祭法》:“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 鄭玄 注:“享嘗,謂四時之祭。”
詞語分解
- 享的解釋 享 ǎ 受用:享福。享樂。享譽。享年(敬辭,享有的年歲,對人或朝代而言)。享受。享用。享有。享國(帝王在位年數)。安享。分享。 貢獻(指把祭品,珍品獻給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上供:享堂。享殿。
- 嘗的解釋 嘗 (嘗) á 辨别滋味:嘗食。嘗新(吃新收獲的谷物或應時的果品)。嘗鮮。品嘗。卧薪嘗膽。 試,試探:嘗試。嘗敵(試探敵人的力量)。 經曆:嘗受。備嘗艱苦。 曾經:未嘗。何嘗。 筆畫數:; 部首:小
專業解析
"享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典籍,尤其與祭祀禮儀密切相關。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義、典籍用例和文化背景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 字義解析
- 享 (xiǎng): 本義指獻祭,将祭品供奉給神靈、祖先。引申為鬼神或祖先享用祭品。《說文解字》釋為“獻也”。在祭祀語境中,強調的是向祭祀對象進獻的行為及其所蘊含的敬意。
- 嘗 (cháng): 本義為辨别滋味,品嘗。在祭祀語境中,特指“秋祭”,即秋季舉行的宗廟祭祀。《禮記·祭統》鄭玄注:“嘗者,嘗新谷。” 秋季新谷收獲,先以新谷祭祀祖先,請祖先“品嘗”新收獲的滋味,以示回報祖先恩德并祈求繼續庇佑。因此,“嘗”成為秋季祭祀的專名。
- 複合義: “享嘗”合稱,泛指用祭品供奉、祭祀祖先或神靈,并特指在特定時節(尤其是秋季嘗祭)舉行的祭祀活動及其禮儀。它既包含了進獻祭品(享)的行為,也蘊含了特定的祭祀時節(嘗)或請受祭者享用(嘗)的意味。
二、 典籍用例與核心含義
“享嘗”一詞最經典、最具權威性的出處見于儒家核心典籍:
- 《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這裡明确将“嘗”作為四時祭祀(春祠、夏禴、秋嘗、冬烝)中秋季祭祀的名稱,“享”則指四季通用的祭祀行為,“享嘗”即指秋季舉行的宗廟大祭。來源:《周禮》原文,曆代注疏如鄭玄注、賈公彥疏。
- 《禮記》多處提及:
- 《禮記·祭統》: “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 将“嘗”(即秋祭)與“禘”(天子宗廟大祭)并提,強調其作為國家根本大禮的重要性。來源:《禮記·祭統》。
- 《禮記·祭義》: “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描述了舉行“嘗”祭(秋祭)時的莊嚴肅穆氛圍。來源:《禮記·祭義》。
- 核心含義 綜合典籍記載,“享嘗”的核心含義是:指古代在秋季舉行的、以新收獲的谷物等祭品供奉祖先神靈的宗廟祭祀禮儀。 它既是特定時節(秋)的祭祀名稱(嘗祭),也泛指用祭品祭祀的行為(享)。
三、 文化背景與深層内涵
“享嘗”制度深刻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宗法觀念、農業文明特征和孝道倫理:
- 宗法制度的體現: 祭祀祖先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享嘗”是維系宗族血緣紐帶、強化祖先崇拜、确認統治(或家族)合法性的重要儀式。
- 農業文明的反映: “嘗”祭定于秋季,直接源于農業生産的周期。以“新谷”祭祀,體現了對自然饋贈的感恩和對農業豐收的依賴與祈求,是農耕社會“報本反始”思想的實踐。來源:曆代禮學著作對《周禮》《禮記》的闡釋,如清代孫希旦《禮記集解》。
- 孝道倫理的延伸: “事死如事生”。“享嘗”是将對在世父母的奉養(“養”)延伸到對逝去祖先的侍奉(“祭”),是孝道在禮儀層面的最高表現之一。《論語·為政》雖未直接提“享嘗”,但“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思想與之相通。來源:《論語·為政》及曆代注疏。
- 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享嘗”作為“吉禮”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儀式程式、祭品規格、樂舞使用(如《禮記·祭義》提到“嘗無樂”)都有嚴格規定,是維護社會等級秩序和倫理綱常的重要手段。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532頁): 對“享嘗”的釋義通常概括為:祭祀;祭祀宗廟。特指四時之祭中的秋祭。該釋義準确抓住了其祭祀本質和特定時節屬性。來源:《漢語大詞典》紙質版或權威線上數據庫(如“漢典”網 zdic.net 基于《漢語大詞典》的釋義)。
- 《辭源》(修訂本): 作為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的大型辭書,《辭源》對“享嘗”的釋義會詳細引證《周禮》、《禮記》等典籍,明确其作為秋祭專名和泛指祭祀的雙重含義。來源:《辭源》紙質版或授權電子版。
結論:
“享嘗”是一個根植于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特别是周代禮樂制度的專有名詞。其基本義指秋季以新谷祭祀祖先的宗廟大禮(嘗祭),泛指用祭品供奉神靈祖先的祭祀行為。它深刻體現了古代的宗法觀念、農業文明特征和孝道倫理,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禮”的重要切入點。其權威釋義和用例主要見于《周禮》、《禮記》等儒家經典及《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享嘗”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ǎng cháng,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理解:
-
核心含義
根據、、等權威詞典及文獻記載,“享嘗”主要指古代四時的祭祀活動,即春、夏、秋、冬定期舉行的祭祖儀式。例如《禮記·祭法》記載:“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鄭玄注解為“享嘗,謂四時之祭”。
-
字義分解
- 享:本義為祭獻,引申為享受、受用(如“享福”),古文中亦通“飨”(獻祭供品)。
- 嘗:原指品嘗、體驗,後擴展為經曆、試探(如“嘗試”),在祭祀語境中表示進行儀式。
-
注意差異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享嘗”解釋為“嘗試并體驗事物以獲樂趣”,可能與“嘗試”“品享”等詞混淆。但結合古籍和主流辭書,其本義更傾向祭祀範疇。
-
擴展用法
在成語或文學中,該詞偶被引申為“通過實踐獲得感悟”,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并非通用含義。
建議:若用于學術或古文解讀,應優先采用“四時祭祀”的傳統釋義;若現代語境中遇到其他解釋,需進一步考證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覽...
不檢點采寫骖風驷霞藏鈎稱訴谌訓絺巾持權合變粗暴脞言怠工戴叔倫黨然颠素頂班東家西舍肚包訛溷非長是短拂雲堆婦子罟師豪縣紅裳虎彪彪減低街鼓解網驚惶錦泾筋疲力敝笄總寬猛老奸羸老流轉立言麻辘辘茅蒐廟殿噴糞牆鋪潛晦瞧扁啓化青光三寸不爛之舌散耍山鎮侍燕水犀軍書帕書押太陰鍊形疼愛題和推擇危亟無諱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