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騎鶴上揚州 ”。 宋 吳禮之 《風入松·江景》詞:“恬然雲水無貪吝,笑腰纏,騎鶴 揚州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如今騎鶴 揚州 去,莫門腰纏有幾星!” 清 李調元 《題陝州牧雷蓮客放鶴小照》詩:“待得腰纏十萬貫,與君騎鶴 揚州 遊。”
騎鶴揚州是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字面指“騎着仙鶴去揚州”,實際蘊含對貪求功名富貴、不切實際幻想的諷刺。其核心釋義如下:
字面含義
指人幻想同時擁有財富、官位與成仙的奢望,典出南朝梁·殷芸《小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2卷,頁891。
比喻義
諷刺貪心不足、妄想兼得不可能同時實現的目标,或沉迷虛妄的富貴夢。
來源:《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年),頁1023。
出處:
南朝梁代殷芸所著《小說》(原書已佚,輯錄于《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六)記載:四人言志,一人欲當揚州刺史,一人求富,一人盼成仙,最後一人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意圖兼得三者,遭人譏笑。
來源:《古小說鈎沉》(魯迅校錄),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
文化内涵:
“揚州”在唐宋為繁華都市,象征財富與權勢;“騎鶴”代表道教成仙的出世追求。二者本屬不同人生境界,強求兼得則顯虛妄。
來源:《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頁1256。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妄想,或貪心不足。”
示例: 他既想功成名就,又想逍遙世外,無異于騎鶴揚州。
《中華成語辭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
“揭露人性中貪婪虛妄的一面,警示務實為本。”
例: 這般騎鶴揚州的癡想,終究是鏡花水月。
一石二鳥(中性)|貪得無厭(貶義)
知足常樂|腳踏實地
說明:因古籍原始文獻未上線公開數據庫,本文釋義來源以權威工具書為準。如需查閱原文,建議參考《太平廣記》或專業圖書館所藏輯佚本。
“騎鶴揚州”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更詳細典故分析或文學用例,可參考古籍《殷芸小說》或宋代詩詞集。
卬望百載樹人八面駛風誖語變革博望逞兇肆虐垂棘詞説麤客牴觸對股方面烽警芬若更葬工棚歸移規責固有汗洽浩浩湯湯河漢江淮黃果樹瀑布畫所隳曠火曹薦悼挢揉造作霁氛譏譚楷牀孔跖苦艼陵氣柳琴龍彩隆情露葵麥雨蹑風普濟強圉牽合附會朅來妾媵怯陣契書啟牖任興榮翰賒促四川圍子文弛武玩問寝杌杌汙尊抔飲翔貴綫帖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