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真的意思、七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真的解釋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傳 漢 茅盈 、 茅固 、 茅衷 兄弟隱于 茅山 得道成仙,後 晉 之 楊羲 、 許穆 、 許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因合稱“七真”。 唐 陸龜蒙 《和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詩之一:“一片輕帆背夕陽,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 茅 、二 許 、一 楊 、一 郭 ,是為七真。” 唐 齊己 《赴鄭谷郎中招遊龍興觀讀題詩闆谒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詩》懸《大雅》作,殿禮七真儀。”(2)指 張紫陽 、 石杏林 、 薛道光 、 陳泥丸 、 白紫清 、 劉永年 、 彭鶴林 七人,稱“南宗七真”。(3)指 馬丹陽 、 邱長春 、 譚長真 、 劉長生 、 郝廣甯 、 王玉陽 和 孫清靜 (仙姑)七人,稱“北宗七真”。

(2).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并分别賜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之名,謂之“七真”。 前蜀 杜光庭 《張崇胤本命南鬥北鬥詞》:“南宮六聖,别賜生名;北鬥七真,明祛死籍。” 前蜀 杜光庭 《川主九星醮詞》:“伏唯九聖延慈,乘帝車而降福;七真垂貺,迴杓建以祛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真”在道教文化中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主要含義)

  1. 茅山派七真
    包括漢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合稱“三茅”),東晉的楊羲、許穆、許翙,以及唐代的郭崇真。他們因在茅山修道成仙而被合稱為“七真”。

  2. 南宗七真
    指南宋時期的張紫陽、石杏林、薛道光、陳泥丸、白紫清、劉永年、彭鶴林七人,屬道教南宗派系。

  3. 北宗七真(全真七子)
    指金元時期的馬丹陽、丘處機(長春真人)、譚長真、劉長生、郝廣甯、王玉陽及孫不二(清靜散人),屬全真教北宗派系。


二、北鬥七星的别稱

道教将北鬥七星神格化為“七元解厄星君”,分别命名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統稱“七真”。


三、成語用法(較少見)

在漢語中,“七真”偶爾作為成語使用,形容言談嚴肅、真實可信,例如:“他為人七真,從不虛言。”但此用法在道教典籍中較少出現,多見于近現代語言解釋。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查看完整曆史文獻或不同派别的詳細差異,可參考道教經典《七真年譜》或《茅山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真

《七真》(qī zhēn)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為“丶”和“言”,共由5畫組成。該詞源于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

詞源

《七真》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它們是七和真兩個字的結合。在古代,表示數字的字并不是像現代漢字一樣,而是用獨立的字形來表示。七代表數目七,真代表真實、真理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七真》的構造,可以得出拆分部首為“丶”和“言”,共由5畫組成。

繁體

《七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七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七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古代的七字的形狀是類似于現代的漢字「氏」,字形上有三個豎線,中間一個橫線。真字的古代寫法類似于現代的「火」字,字形上有三個豎線。

例句

- 他是一個七真的人,從不說謊。

-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這些七真的數字中。

組詞

- 七八九十:表示從七到十的數字序列。

- 真理:表示真實的道理或事實。

近義詞

- 執着:指某人對于某種意念或目标的堅持。

- 誠實:指一個人誠實、真實的品質。

反義詞

- 虛假:指不真實、不實在的事物。

- 不真:指不真實、不真誠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