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醫指人體由經脈分出的大小分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和即經主病也,代則絡脈有過。” 宋 範成大 《問天醫賦》:“襲於皮毛,客於絡脈。”
(2).脈絡,比喻頭緒或條理。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陳師道》:“ 履常 ,天下士也,讀書如 禹 之治水,知天下之絡脈。”
絡脈是中醫理論中人體氣血運行的網絡系統,屬于經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從定義、分類、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結構,如同江河的支流,負責将氣血輸送到全身細微處。其特點為分布廣泛、形态細密,與經脈共同構成“經為主幹,絡為分支”的立體網絡系統。
根據形态與功能可分為三類:
特征 | 經脈 | 絡脈 |
---|---|---|
形态 | 主幹(粗大縱行) | 分支(細密網狀) |
分布深度 | 深伏于分肉之間 | 淺表至深層皆有分布 |
循行特點 | 直線路徑 | 縱橫交錯 |
數量 | 固定(如十二經脈) | 無數分支 |
部分文獻将體表可見的淺靜脈稱為“血絡”,屬于絡脈範疇。在診斷中,觀察舌下絡脈顔色、形态是中醫舌診的重要方法。
注:如需了解具體經絡循行路線或臨床應用案例,可參考《靈樞·經脈》等經典文獻,或查看提供的經絡系統圖示。
絡脈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脈”。其中,“纟”是纖維的意思,表示線狀物,而“脈”則表示血管或能量的流動。聯合在一起,絡脈的意思指的是血管纖維的排列方式和能量的流動路徑。
絡脈的拆分部首是“纟”和“脈”。其中,“纟”是由“糸”、一字旁和“疒”組成,表示絲繩的形狀,表示纖維。而“脈”則是由“肉”和“示”組成,表示人體内的血管脈絡。絡脈的總筆畫數為16筆。
絡脈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醫學的概念,它用來形容人體的經絡系統。經絡系統是人體中血液和能量流動的通道網絡,通過絡脈的分布和流動情況,可以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和診斷疾病。
在繁體字中,絡脈的寫法是「絡脈」。其中的「絡」是纖維的意思,表示線狀物,與簡體字中的「纟」相同。而「脈」表示血管或能量的流動,與簡體字中的「脈」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絡脈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一些細節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也較為繁複,總體結構較為複雜。
以下是絡脈的例句:
1. 經絡是人體内血液和氣能流通的通道,絡脈就是其中的血管纖維。
2. 經絡失調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狀況,調理絡脈可以改善身體的症狀。
與絡脈相關的詞彙有:
1. 經絡
2. 纖維
3. 血液循環
與絡脈的意思相反的詞是:
1. 中斷
2. 堵塞
3. 阻礙
總結來說,絡脈是指血管纖維的排列方式和能量的流動路徑。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醫學,用來形容人體的經絡系統。經絡系統對于人體的健康狀況至關重要,調理絡脈可以改善身體的症狀。【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