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冕的意思、衮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冕的解釋

(1).衮衣和冕。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和禮冠。《周禮·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衮冕……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國語·周語中》:“棄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彜乎。” 韋昭 注:“衮,衮龍之衣也;冕,大冠也。公之盛服也。”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夢宰相過嶺四人》:“ 蔡丞相 持正 為府界提舉日,有人夢至一官居,堂宇高邃,上有具衮冕而坐者四人。” 清 戴名世 《曲阜縣聖廟塑像議》:“而 唐 開元 中遂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矣。” 錢玄 《三禮名物通釋·衣服·服制》:“上古禮服服制,大别為冕服、弁服、冠服三等。依經傳所述,則冕服分為六,弁服三,冠服二……冕服六:大裘、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其冕則同,其服皆玄衣、纁裳,赤韍純朱,但各服繡繢之章不同。”曆代皇帝、皇太子、郡王、公卿等均服用衮冕,但其形制相異。參閱 周錫保 《中國古代服飾史》第二章。

(2).穿衮服時所用的冕。《新唐書·車服志》:“首飾大小華十二樹,以象衮冕之旒。”《宋史·輿服志四》:“衮冕十有二旒,其服十有二章,以享先王。”

(3).謂登朝入仕。《後漢書·孔僖傳》:“﹝ 崔篆 ﹞嘗勸 子建 仕。對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從所好,不亦善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衮冕是中國古代帝王在重要典禮中穿戴的正式禮服和冠冕的總稱,象征着皇權、尊貴和禮儀的至高無上。從漢語詞典角度分析,“衮”專指帝王所穿的繡有龍紋或其他吉祥圖案的袍服,而“冕”則指帝王戴的冠冕,通常配有垂旒(珠串),以示莊重和威嚴。這一詞彙源于周朝禮儀制度,常見于祭祀、登基、朝會等重大場合,體現了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精髓和等級制度的嚴格性。

在具體構成上,衮服多采用絲綢等貴重材料制成,裝飾以十二章紋(如日、月、星辰等),代表天授君權;冕冠則分為前後兩部分,前有垂旒以遮擋視線,寓意帝王需内省自持,後有纮帶固定,整體設計強調禮儀的規範性和神聖性。曆史上,衮冕制度在《周禮》中已有詳細記載,并隨着朝代更疊而演變,如唐朝和明朝對其形制進行了标準化,使其成為中華傳統服飾的代表元素之一。

從文化内涵看,衮冕不僅是一種服飾,更承載着儒家“禮治”思想的核心,強調君權神授和社會秩序。例如,在《禮記》中,衮冕被視為“天子之服”,用于區分帝王與臣民的等級,這一象征意義在曆代典籍中反複出現,反映了古代中國對禮儀的重視。現代漢語中,“衮冕”一詞常用于形容尊貴或正式場合,但多保留其曆史語境。

以上解釋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條目,例如《漢語大詞典》将“衮冕”定義為“帝王之禮服與冠冕”,并詳述其形制與用途;《辭海》則補充了其在曆史演變中的細節,強調其作為禮儀符號的重要性。這些來源确保了内容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衮冕(gǔn miǎn)是古代中國帝王及高級貴族在重大禮儀場合穿戴的禮服與禮冠組合,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定義

衮冕由「衮衣」和「冕」組成:

2.使用場合與等級

3.曆史演變

4.延伸含義

小結

衮冕不僅是服飾,更是古代等級制度與禮儀文化的縮影,其形制、用途均嚴格遵循禮法,體現了“垂旒蔽明”“黈纩塞耳”等傳統治國理念。

别人正在浏覽...

傍黑寶偈程頤垂芒淳勁黨參大姒釣詩釣動競陊泐發師封題分龍日負闆袴伏鸾古北歸畝行步如飛耗憊好了瘡疤忘了痛豪人滑規歡豫護調芔隕煎唧見利忘義嬌怯軍曹克勉空頭敕匡定賴是來祀碐磳流葉龍輀漫文漫溢渺視暝色納祿難廕鬧穣穣琵琶腿乾鑒愆陽齊名情條三韓紙十幹飾亂屬思疏嫌四衢八街瘟神顯淺銜寃獬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