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藉口的意思、藉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藉口的解釋

(1).借别人的話作為依據。《左傳·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 杜預 注:“藉,薦;復,白也。” 孔穎達 疏:“言無物則空口以為報,少有所得則與口為藉,故曰藉口。”

(2).多作托辭或假托的理由。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卷二:“ 唐 史稱 房 杜 不言功,予謂此乃庸人鄙夫持祿固位者得以藉口也。”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他假公藉口為除奸橫,其實要自逞強兇。”

(3).謂充饑。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饑饉。”《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我軍出界近二旬,所獲才三十餘級,何以復命!且食盡矣,請襲取 宥州 ,聊以藉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借口”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特征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借口”包含雙重含義:

  1. 動詞性用法,指“以(某事)為理由”,如“借口身體不適提前離場”;
  2. 名詞性用法,表示“假托的理由”,如“尋找各種借口推脫責任”。

二、詞源分析 據《漢語大詞典》考據,“借”本義為“憑借、依靠”,“口”指言語表達,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左傳·成公二年》“若苟有以借口而複于寡君”,原指通過某種說辭達成外交目的,詞義演變中逐漸産生“托辭”的貶義色彩。

三、用法辨析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使用差異:

四、文化内涵 《中華成語大辭典》收錄相關成語“托詞借口”,揭示其在漢文化語境中常與“責任規避”“誠信缺失”等社會行為相關聯,反映中國傳統倫理對言行一緻的價值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藉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借用依據
    最早源于《左傳·成公二年》,指借用他人言論或事物作為自己行為的依據。例如“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此處“藉口”即表示以某種理由向君主複命。

  2. 托辭或假托的理由
    後衍生為“假借理由”,如宋代陳善《扪虱新話》提到“庸人鄙夫持祿固位者得以藉口”,清代李漁《玉搔頭》中“假公藉口為除奸橫”,均指以虛假理由掩飾真實目的。

  3. 充饑(古義)
    北魏《齊民要術》中“自可藉口,何必饑馑”,此義項現已罕用。


二、與“借口”的關系

  1. 現代通用性
    現代漢語中,“藉口”與“借口”意義相同,均指推脫責任或解釋行為的理由。例如“尋找借口”“制造借口”等用法。

  2. 字面差異

    • 藉口:原指“借用門路”,隱含策略性推脫,多見于古代文獻。
    • 借口:更強調“假托理由”,現代使用更普遍。

三、文獻用例


四、現代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扪虱新話》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陽李鷩服擯排不俟駕産的毚毫趁趕赤卉傳心術打哼哼澱積調營方馳馮媛宮櫂鈎摭鼓手賀表鶴翎後梁槐花環歲混淆視聽蛟蛕加役流酒坊九頭鳥極性款昵老幫閑良圖栗斯留年缦立毛毛騰騰命管評直破瓜侵匿曲意承迎任是柔訓蓐母三皇陝甘甯善征時疾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順款四達歎詫銅梁汙垢五積六受香羅帕鄉祀巷詠孝義霞友雲朋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