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馮媛的意思、馮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馮媛的解釋

指 漢元帝 馮倢伃 。 晉 張華 《女史箴》:“玄熊攀檻, 馮媛 趍進。”參見“ 馮媛當熊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馮媛(Féng Yuà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典故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源自曆史人物馮婕妤的典故,在詞典釋義中主要體現為“馮媛當熊”這一成語。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史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典故

馮媛指西漢時期漢元帝的寵妃馮婕妤(馮媛)。其典故出自《漢書·外戚傳下》:

建昭中,上幸虎圈鬥獸……熊逸出圈,攀檻欲上殿。左右貴人、傅昭儀等皆驚走,馮婕妤直前當熊而立。左右格殺熊。上問:“人情驚懼,何故前當熊?”婕妤對曰:“猛獸得人而止,妾恐熊至禦坐,故以身當之。”

此典故記載馮媛在禦前猛獸出籠時挺身擋熊的英勇行為,彰顯其忠勇護主的精神。該事件被提煉為成語“馮媛當熊”,成為漢語固定表達。

二、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馮媛:特指漢元帝妃嫔馮婕妤。後以“馮媛當熊”比喻女性臨危不懼、舍身護主的忠勇之舉。

    例證:清·趙翼《古州諸葛營》詩:“健兒尚說馮媛當,野老争傳諸葛名。”

  2. 《辭源》(第三版)

    馮媛:典故人物。因“當熊”事迹被後世稱為忠勇女性的象征,常見于詩詞詠史題材。

    例證:唐·李瀚《蒙求》:“馮媛當熊,班女辭辇。”

  3. 《中國典故大辭典》

    “馮媛當熊”:典出《漢書》。後用以贊頌女性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勇氣,或借指妃嫔的忠貞品德。

三、引申與文化内涵

  1. 忠勇精神象征

    馮媛形象被賦予“以弱禦強”的隱喻,成為傳統文化中女性無畏精神的典型符號,常見于詩詞、戲曲(如元雜劇《漢宮秋》)。

  2. 文學化用

    曆代文人常以“當熊”“馮媛趨”等詞代指忠勇行為。如:

    • 南朝·江淹《雜體詩》:“班婕妤詩:馮媛趨當熊。”(《文選》注引)
    • 宋·劉筠《宣曲二十二韻》:“倉琅臨未央,馮媛當熊處。”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九十七《外戚傳下》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二版)“馮媛”詞條
  3. 《辭源》(商務印書館,第三版)“馮媛當熊”條目
  4. 《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馮媛當熊”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馮媛”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用法進行解釋:

一、曆史人物:漢元帝的馮倢伃

“馮媛”指西漢漢元帝的妃子馮倢伃(婕妤),她因“當熊救駕”的典故聞名。據記載,漢元帝在觀看鬥獸時,一隻熊突然逃出獸圈欲襲擊皇帝,馮倢伃挺身擋在熊前保護元帝,展現了非凡的勇氣。這一事迹被晉代張華收錄于《女史箴》中:“玄熊攀檻,馮媛趍進”。

二、文學與成語中的引申含義

  1. “馮媛當熊”的象征意義
    該成語源自上述典故,形容忠勇護主或臨危不懼的精神,後也用于贊美女性的果敢。
  2. 形容女子美麗(較少見)
    部分文獻提到“馮媛”由姓氏“馮”與表美女的“媛”組合而成,引申為容貌出衆的女子,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修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場景

“馮媛”核心含義與曆史人物馮倢伃直接相關,其衍生意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若需進一步考證典故細節,可參考《漢書·外戚傳》或《女史箴》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適安心定志抱真避次播馨補敗不比不過意嘲問承泣臣官抽腳大模屍樣遞進斷肢(指)再植督趣鵝抱惡語傷人方朔番官沸耳伏菟汗流浃膚黑脖溜粗蕙帳簡分數剪削教材驕嫚醮水近習舊調重彈糾掾撩人龍鰕渌圖縷晰懋遷有無麻紮彌文潑男潑女清徹遒麗羣流入心閃縮勝利油田書壇嵩山損氣蜓翼屯利徒言微型文杏舞動五雲漿險猾潇爽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