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代帝王有慶典武功等事,臣下所上的祝頌文表。《南史·垣崇祖傳》:“ 高帝 即位,方鎮皆有賀表。”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文書》:“帥守監司遇有典禮及祥瑞,皆上四六句賀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冬至》:“冬至郊天令節,百官呈遞賀表。”
“賀表”是中國古代臣子向帝王呈遞的祝賀文書,主要用于國家慶典、重大成就或祥瑞事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由“賀”(祝賀)和“表”(表達)組成,指通過正式文書表達慶賀或贊揚之意。
内容多為四六對仗的骈文,語言莊重華麗,強調禮儀性和正式性。
如今“賀表”一詞已不常用,但類似形式仍存在于官方賀信、表彰文書等場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朝野類要》《南史》等文獻來源。
賀表是一個常見的詞彙,表示向别人祝賀和慶賀的意思。拆分部首為貝部和表部,貝部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部則是表示事物的模樣或外形的意思。
賀表的拆分筆畫共有16畫。貝部有4畫,表部有12畫。
賀表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賀是由貝部字形演變而來,表則表示外形。将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結合在一起,即是賀表。
在繁體字中,賀字的寫法為賀,與簡體字相比,最明顯的區别是貝部在繁體中被寫成了資字旁,而表部則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形狀與現在有些不同。賀表古時候的寫法為賀表,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稍有不同。
以下是幾個關于賀表的例句:
1. 他們為他的成功賀表。
2. 我們用鮮花和禮物賀表了他的生日。
賀表可以進行一些組詞,如:祝賀、賀電、賀禮等。
與賀表意思相近的詞有:慶賀、慶祝。
賀表的反義詞是:哀悼、惋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