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孝重義。《新唐書·太宗皇帝》:“賜孝義之家粟五斛。”《宋史·孝義傳·郝戭》:“ 聶 事舅姑亦以孝義著。”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耀門閭,進官職,孝義名傳天下知。”
“孝義”是由“孝”與“義”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綜合多源文獻可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行孝重義,即對父母盡孝道,同時秉持正義、履行社會責任。這一概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家庭倫理與社會道德的雙重重視。
拆解字義
當代語境中,“孝義”仍用于表彰兼具家庭責任感與社會公德心的行為,例如地方評選“孝義模範”。需注意該詞與山西省縣級市“孝義”名稱的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孝義市的地理或曆史,可查看相關地方志資料。
孝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孝”是指對父母盡心盡力、尊敬、孝順的美德。“義”則是指道德、正直、公正或履行責任的行為。因此,孝義指的是對父母盡孝以及作出正直、公正、有責任感的行為。
孝義的拆分部首是父字邊,也就是“子”字旁。“孝”的拼音是xiào,它由6個簡單的筆畫組成:橫,點,橫,橫,豎,橫。而“義”的拼音是yì,它由3個簡單的筆畫組成:丿,丶,丿。
孝義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有所提及。在古代,繁體字“孝”寫作“孝”,字形與現代少有差别;而“義”寫作“義”,字形比現代字稍微更加複雜。在繁體字中,“義”下方有“我”字旁。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孝”字的寫法有多種,如“孝”中豎畫也可以寫成橫畫,即“孝”字頂部有一橫撇。“義”字的寫法在古代同樣有所變化,包括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等。
以下是一些關于孝義的例句:
與孝義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近義詞:
孝敬、孝道、孝心
反義詞:
不孝、不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