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聲音清脆或音節铿锵。 唐 白居易 《聽田順兒歌》詩:“戛玉敲冰聲未停,嫌雲不遏入青冥。”參見“ 戛玉 ”。
"戛玉敲冰"(jiá yù qiāo bīng)是一個具有豐富意象的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聲音清脆悅耳或詩文音節铿锵、意境清冷高潔。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學典籍的詳細解釋:
字面構成
整體字面義:模拟敲擊玉石與冰塊時發出的清脆、透亮之聲。
核心比喻義
比喻聲音或語言如玉石相擊、冰淩碎裂般清脆悅耳、铿锵有力,或形容詩文音節爽利、意境清冷高絕(《漢語大詞典》第7卷,p. 1103)。
形容音樂或歌聲
唐代白居易《聽田順兒歌》雲:"戛玉敲冰聲未停,嫌雲不遏入青冥",以玉冰之聲喻歌聲清越穿透雲霄(《全唐詩》卷445)。
→權威來源:中華書局《全唐詩》電子版(鍊接)。
評價詩文韻律
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評李白詩"如戛玉敲冰,一片天籁",強調其語言節奏如金石相振,自然脫俗(卷上)。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說詩晬語校注》(1988版,p. 62)。
象征品格高潔
宋代文人以"戛玉敲冰"喻指孤高不群的節操,如《宋詩紀事》載"此心明似鏡,戛玉更敲冰",以清冷之聲比拟心志澄澈(卷五十六)。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
釋義:形容聲音清脆或詩文音節铿锵。引《文心雕龍·聲律》"玲如振玉"為源流佐證(p. 487)。
→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
注:"戛"通"戞",擊也;"敲冰"取《淮南子·說山訓》"擊冰如玉"之象(p. 689)。
→來源:中華書局古籍庫。
"戛玉敲冰"以物象之聲凝練藝術之美,既承載古典詩學的音律理想,亦映射文人精神中的冰玉之質。其跨域應用(音樂、文學、人格喻指)彰顯漢語成語的意象張力和文化深度。
“戛玉敲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á yù qiāo bīng,源自唐代白居易的《聽田順兒歌》。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與引申義
結構解析
成語由“戛玉”和“敲冰”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戛”意為敲擊,“玉”象征貴重與清越;“敲冰”則突出聲音的清脆,二者結合強化了音節的節奏感與美感。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另一成語“敲冰戛玉”(qiāo bīng jiá yù)區分:後者更強調樂聲的清潤動聽(如宋代楊無咎詞中用法),而“戛玉敲冰”側重聲音的清脆與氣節的象征。
現代應用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藝術評論中,例如形容音樂、朗誦的感染力,或贊美人物的高尚品格。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白居易的《聽田順兒歌》及宋代楊無咎的《垂絲釣》。
寶馬香車毖慎醇疵單兵孤城丹煇東家孔子兌準獨陰恩澤耳食之談伐冰之家方底方位詞福齊南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革争恭迎祼薦官稅觀戲酣酺黑糖紅頭巡捕薨奄厚積懷徕火林山活命護袖箭滴節芟借住矜功伐善廑注居己鈞帖梡橛昆陵攔羊連底凍燎燎毛烘烘綿白糖模矱南烏毆氣皮裡晉書秋清柔靡射決歲路天材條奏違天悖人謂為文褓溫潤烏桓溪漘心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