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底的意思、方底的詳細解釋
方底的解釋
盛書簡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中黃門 田客 持詔記,盛緑綈方底,封禦史中丞印。” 顔師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書囊,形若今之算幐耳。”《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光武 崩,大行在前殿, 荊 哭不哀,而作飛書,封以方底。” 李賢 注:“方底囊,所以盛書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田山薑 ﹞比督學 江 南,舁以肩輿,從兩驢,載衣裳一箱,五經子史兩方底。”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網絡擴展解釋
“方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盛書簡的方形底袋子
“方底”最初指古代用于存放書簡的袋子,因其底部呈方形而得名。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漢書·外戚傳》記載:“中黃門田客持诏記,盛綠绨方底”,顔師古注釋其為“盛書囊,形若今之算幐(算袋)”。
- 《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提到“作飛書,封以方底”,李賢注:“方底囊,所以盛書也”。這類袋子多用厚絲織物制成,顔色如綠绨(綠色厚綢),具有實用與象征意義。
二、引申義:基礎穩固的比喻
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根基牢固”,類似“基礎如方形般穩固”。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對詞義的擴展解讀。
補充說明
- 相關成語:另有“方底圓蓋”一詞(見于),字面指“方底配圓蓋”,喻事物不協調,但此說法來源存疑,權威性較低。
- 使用場景:若引用“基礎穩固”的比喻義,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優先使用更常見的成語(如“固若金湯”)。
建議在學術或文獻場景中,以“盛書袋”的本義為主;日常交流中若用其引申義,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方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底部呈方形。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方字旁,右邊是底字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底的部首是方字旁,它屬于左邊部首;底字底不屬于任何部首。方底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
方底這個詞來源于漢字的形象,形狀底部呈方形的物體,因此稱為方底。
繁體:
方底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方底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有所不同。在古代的碑文或書法作品中,方底的形狀可能會稍有差異。
例句:
1. 這個盒子的底部設計為方底,更加穩固。
2. 鞋子的鞋底是方底的,可以防滑。
組詞:
方底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方底形、方底圖等。
近義詞:
方底的近義詞是方形底。
反義詞:
方底的反義詞是非方底,即不呈方形的底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