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對有身份的人的柬帖的敬稱。《水浒傳》第三十回:“聞知 武都頭 是個好男子,特地差我們将馬來取他,相公有鈞帖在此。”《古今小說·葛令公生遣弄珠兒》:“庫吏奉了鈞帖,将六十萬錢資妝,都搬來舊衙門内。”
“鈞帖”是古代對有身份地位的人所使用的柬帖或公文的敬稱,常見于文獻典籍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水浒傳》《古今小說》等古典文學作品,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鈞帖》是指用"鈞"這個字作為創作主題的書法作品集。其中,“鈞”字意為出衆、卓越,表示書法作品的高水平和卓越的藝術價值。
《鈞帖》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钅"和"帖"兩個部分。其中,"钅"是金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帖"是字的主體部分,表示書法作品的紙張。
在筆畫上,"钅"部分總共有2畫,"帖"部分總共有10畫。
《鈞帖》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書法藝術,用來描述以"鈞"字為主題的書法作品集。它起初出現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領域,被用來贊美和推崇一些特别出色的書法作品。
在繁體字中,"鈞帖"的寫法和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鈞帖"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因為漢字的書寫方式在演變過程中有所改變,所以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鈞帖"的基本結構和字形仍然保持一緻。
1. 他的書法作品真是一部《鈞帖》,賞心悅目。
2. 這本《鈞帖》集是一座書法藝術的瑰寶,展示了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
1. 書法鈞帖
2. 鈞帖集
3. 鈞帖作品
1. 美帖
2. 佳作
3. 臻品
1. 平庸作品
2. 毫無特色
3. 普通字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