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兌準的意思、兌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兌準的解釋

稱準,秤足。《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縣尹教取裹肚和銀子上來,分付庫吏,把銀子兌準回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兌準”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兌準(duì zhǔn) 原指“稱準,秤足”,即稱量物品時确保分量準确、不短缺。例如在《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中,描述官員查驗銀兩時提到“把銀子兌準回復”,即強調稱量結果的精确性。

延伸用法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作為成語時引申為“言辭或論述準确無誤”,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使用場景

  1. 稱量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交易或官方核查中的精準稱量。
  2. 文學引用:常見于古典小說,體現對細節的嚴謹性描寫。

注意事項

不同來源對詞義的解釋略有差異,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如、4、6)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兌準

兌準是一個動詞詞語,意為互相核對、比對,确立正确無誤。可以拆分為兌(讀音duì,部首示田)和準(讀音zhǔn,部首示鬼,筆畫12),兩個字分别表示了互相核對和确立的意思。

《兌準》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辭源》。其在繁體中,實際上是“對準”的寫法,音譯成中文為“兌準”,意思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兌字的舊字形是“兌”字上面加一個“小興”旁,“興”字與“日”字相似,表示動态的含義。而準字的舊字形是“王彡”,其中的“王”是原始的玉字變體,表示光亮。整體上,兌準這個詞的古字形比較複雜,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簡化為現代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兌準的例句:

  1. 為了确保數據的準确性,我們需要對賬單和發票進行兌準。
  2. 在審定法律文書之前,法院會對相關證據進行兌準。
  3. 在進行重大決策前,領導會要求各部門進行充分的兌準。

在兌準之前,在兌準之後,兌準作為一個動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一些詞組,例如:兌準結果、兌準過程、兌準方法等。

兌準的近義詞包括:核對、比對、檢驗等。而反義詞則包括:錯誤、偏差、差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